《寄滕县李奉议》是宋代陈师道的一首诗词。该诗词描述了滕大夫伯阳父孙的故事,表达了对于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批判。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滕大夫伯阳父孙,通过烹小鲜治大国原的方式,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要用五千言去表达一个简单的道理或事实呢?诗词中强调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认为无论是解决天灾还是判决案件,都不能冤枉无辜的人。
诗词中还描述了盛气走讼的情景,指出当权者在争论中逃避讨论,对于人民的苦难漠不关心。他们整年都不接见官吏,只追求自身的私利。子弟们无法无天地四处逃离,外地官吏也唯唯诺诺地过来尊敬他们。
诗词描绘了门前聚集了许多老人,拍打着大腿跳跃,追逐着孩子们。红色的旗帜和绿色的竹节一起高声歌唱,烟雾缭绕。华丽的花盆上戴着帽子,烟火如焚。绣花的衣裳、彩色的轴箱和繁复的帕子,展示了繁华景象。
诗词最后呼吁开始注意这一切,不要被外表所迷惑。在晚年时,作者不知如何回报这样的恩情,只能请人诵读华严经来祝福君主。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滕大夫伯阳父孙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现实。作者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统治者的虚伪和对人民的忽视,同时表达了对正义和公平的渴望。整首诗词以其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呈现出一幅社会画卷,引发读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
“烹小鲜治大国原”出自宋代陈师道的《寄滕县李奉议》,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pēng xiǎo xiān zhì dà guó yuán,诗句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