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翠亭》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这首诗以茅竹蔽幽奇的拱翠亭为题材,描述了亭子的建成和来访者留下诗文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
中文译文:
千年茅竹蔽幽奇,
一日堂成四海知。
便有文公来作记,
尚须吾辈与题诗。
至人但有经行处,
宝盖仍存朽老枝。
能事向来非促迫,
经年安得便嫌迟。
诗意:
这首诗以拱翠亭为背景,表达了陈师道对亭子的喜悦和对文人雅士留下诗文的期望。茅竹茂盛的拱翠亭已经存在了千年,但只用了一天就建成了,这个消息传遍了四海。陈师道说,当亭子刚建好时,就有文公前来留下纪念,而我们这些后来者也应该留下自己的诗文。至高无上的人物只需在亭中有所领悟之处,就能在亭内留下宝贵的诗篇,即使亭子已经有些朽败,但这些诗篇仍然存在,永远不会消逝。真正的才华和事业从来都不受时间的紧迫限制,经过岁月的积淀,反而更显珍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拱翠亭的壮丽和文人雅士留下诗文的情景。通过对亭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老文化和才华留存的敬仰和推崇。拱翠亭作为一个历经千年的茅竹亭子,仍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显示了其独特的价值和吸引力。诗人通过“文公”这个形象,强调了文人雅士的重要性,他们的到来和留下的诗篇使得亭子更加有意义和珍贵。诗中的“至人”指的是真正有才情的人,他们只需在亭中找到一处灵感激发之处,就能创作出珍贵的诗篇,这种才华不受时间限制,超越了亭子的衰老。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给人留下深思的余地。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拱翠亭的描绘,表达了对古老文化和才华的敬仰,并呼唤后来者留下自己的诗篇。同时也传递了时间无法抹灭真正才情的思想,展示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和追求。
“经年安得便嫌迟”出自宋代陈师道的《拱翠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īng nián ān dé biàn xián chí,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