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邦乃怨耦赏析

楚邦乃怨耦朗读

伍子胥庙

烈士可庙食,么麽可悲夫。
誓心报荆郢,忍耻适江吴。
功成期牖下,旋闻赐属镂。
楚邦乃怨耦,宿愤向已摅。
涛江厌波神,魂魄游故都。
存亡两陈迹,无用愧包胥。

【中文译文】
伍子胥庙

烈士应受供奉,为何令人悲伤?
发誓要报荆州和郢都的仇恨,忍辱适应江南的吴国。
功业完成时期,突然听闻赐予庙宇的雕刻。
楚国的人民仍然怨恨交加,积怨已经发泄。
涛江上的波浪已经厌倦了迎接神明,英灵的魂魄飘游故都。
存亡两个朝代的痕迹,包胥再也没有用武之地感到愧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李廌创作的《伍子胥庙》。诗中以伍子胥为主题,表达了对忠诚烈士的赞颂和对楚国的忧思。

首先,诗人称赞了烈士伍子胥的伟大成就。他以报效家国为誓心,忍辱负重,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不惜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处境。他的功业建立了荆州和郢都,为楚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尽管伍子胥的功绩已经显著,楚国人民却仍然怀有怨恨。他们对伍子胥的宿愤难以平息,无法释怀过去的不满和仇恨。

诗中的“涛江”和“故都”暗示了伍子胥的离去和他的魂魄在世间游荡。涛江厌倦了波涛,象征着伍子胥的英灵已经在江水中漂泊了很久。他的魂魄游荡在故都,意味着他对楚国历史的思念和对自己事业的无尽关怀。

最后两句“存亡两陈迹,无用愧包胥”表达了诗人对伍子胥的称赞和自责。伍子胥虽然建立了辉煌的功业,但当他看到楚国陷入存亡之际的局面时,他感到自己无法再为国家作出更多贡献,对此感到愧疚和无奈。

这首诗词通过对伍子胥的歌颂,描绘了一个忠诚而伟大的烈士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楚国历史的思考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整首诗情感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李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