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松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弥逊。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以及诗意和赏析:
秋风吹客衣,去路倚天碧。
在秋风的吹拂下,客人的衣袍轻舞,远去的路倚靠在天空的深蓝中。
诗中以秋风吹动客人的衣袍,描绘了远行者的身影,暗示了离别和孤独之情。倚天碧指的是远方的蓝天,表现出远离家园的心境。
跻攀一何苦,政坐受山癖。
攀登的艰辛是何等的痛苦,只为了在山间修行领悟。
诗人表达了修行者攀登山峰所经历的艰辛和困苦,体现了修行者追求内心宁静和心灵寄托的决心。
人言五松下,曾是瞿昙宅。
人们传说五松寺底下曾经是佛教高僧瞿昙的居所。
五松寺是一个具有历史底蕴的地方,诗人通过提及瞿昙这位佛教高僧,凸显了五松寺的佛教背景和历史渊源。
至今梧竹阴,列屋棲禅寂。
至今,梧竹树的阴影依然存在,寺庙的房屋静静地栖息在那里。
表达了五松寺的环境依然幽静,梧竹树的阴影仍然在这里延续,寺庙中的僧人静心修行,寺庙的宁静氛围得以保持。
尘缨得暂解,俗驾聊可息。
在这里,尘埃的纷扰暂时得到了解脱,纷扰的尘世驾车也可以暂时停息。
通过对五松寺的描绘,诗人抒发了世俗之外的宁静和解脱,表达了在这个寺庙中可以暂时摆脱尘世的烦恼。
怡颜岩间树,洗耳泉上石。
在怡人的岩石间有树木,清澈的泉水流过洗净耳朵的石头。
诗人以自然景观来描绘五松寺的美丽与宁静,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心灵净化的向往。
孤云共还往,窈窕去无迹。
孤独的云与归去的人一同离开,窈窕地消失无踪迹。
孤云共还往,意味着诗人与孤独的云一起离开,将自己的心灵回归到宁静的状态中。
道人粲可流,独步少林席。
道士精神明亮可流传,独自在少林庙中行走。
诗人以道士作为形象,表达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少林寺这种宗教场所的向往。
客来了不言,碧眼照庭柏。
客人到来时默不作声,绿色眼睛照亮了寺庙内的柏树。
诗人通过客人的到来,暗示了在五松寺中,人们在寺庙中寻求心灵安宁的过程中,往往是默默无言的,通过内心的体悟和修行来达到心灵的净化。
希声出钟梵,妙意生墙壁。
钟声和佛号从寺庙中传出,墙壁间涌现出美妙的意境。
诗人描绘了五松寺中钟声和佛号的悠扬声音,以及墙壁上所显现的妙趣和意境,表达了寺庙中的宁静和灵性。
寒灰暗青灯,偶坐遂终夕。
在寺庙中,寒冷的灰烬和昏暗的青色灯光下,有时坐着度过整个夜晚。
诗人通过描绘五松寺中的环境,表现了修行者经历的寂寞和孤独,以及寺庙中长夜的静默。
归来人境空,缺月挂山额。
返回现实世界后,感觉周围的环境空虚,天空中缺少月亮。
诗人以归来者的视角,描绘了离开五松寺后对世俗世界的感受,以及在寺庙中体验过的宁静与虚无之间的对比。
通过《五松寺》,李弥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环境的宁静和灵性,表达了修行者追求心灵净化和超越尘世的追求。诗中运用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隐喻等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恬静的境界,感受到离尘嚣的宁静和内心的静谧。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对禅宗修行和脱离尘世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灵性境界的追求。
“道人粲可流”出自宋代李弥逊的《五松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ào rén càn kě liú,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