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上元有怀)》是一首宋代诗词,由张抡创作。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
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
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
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
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
可是尘缘未断。谩惆怅、华胥梦短。
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译文:
在双阙之间的天空,凤楼中的十二个春天寒意浅薄。
去年元夜,我受命陪同皇帝游览瑶池,曾在那里参加宴会。
玉殿的珠帘已经卷起,聚集了众多的神仙,蓬壶和阆苑。
在五云深处,万盏烛光中,奏响着天上的丝管。
时间如箭般飞驰,恍如刹那间星光消换。
今夜,有谁还记得那个泪洒孤臣的人,回首看远方的长安。
尘缘似乎未曾断绝,我空自悲伤,华胥的梦境如此短暂。
怀中充满了幽怨,寒灯点点,几声鸿雁归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丰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富有离愁别绪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现实的无奈。
诗的开头以双阙中的天空为背景,描述了凤楼中的春天寒意浅薄,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感。接着,诗人回首去年元夜的经历,曾在瑶池宴会上侍奉皇帝,描绘了宴会的盛况,玉殿的珠帘已经卷起,群仙聚集,气氛热闹而神秘。五云深处,万盏烛光中,揭开了天上的丝管,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
然而,时间飞逝,流年匆匆,转眼间似乎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流年易逝的感慨和无奈之情。他问到,“今宵谁念泣孤臣”,这表达了他对自己孤独无助的心情的反问,也折射出他对于曾经辉煌的长安的追忆和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尘缘未断的悲伤与痛苦,寒灯数点,几声归雁,象征着孤寂和离别。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奈和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尘世纷扰和华胥梦境短暂的感慨。
这首诗词通过瑰丽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去辉煌时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凤楼十二春寒浅、玉殿珠帘、五云深处、万烛光中等,给人以美好而梦幻的感觉。诗人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他对流年易逝的感慨、对孤独无助的反问、对尘缘和华胥梦境的短暂以及对离别的悲伤都得到了深刻的描绘。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语言打动人心,让人对岁月的流转、人生的变迁产生思考。它既是对过去荣光的追忆,也是对现实无奈的抒发,同时也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思考和领悟,具有浓郁的离愁别绪和深沉的情感,使人产生共鸣。
“玉殿珠帘尽卷”出自宋代张抡的《烛影摇红(上元有怀)》,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yù diàn zhū lián jǐn juǎ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