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这首诗以叙事的方式描述了一系列边塞战事和将领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壮丽的战场景象和英雄气概。
诗中描绘了汉朝将马放牧于长城之上,形容了长城在辽阔的北方草原上显得孤独空旷。东方的胡人和乌丸部落被先驱将领击败,匈奴在塞北一片空荡。月氏和康居两大部落接受朝廷的诏令,派遣兵马征讨疏勒地区的叛乱。右侧是罗天山,左侧是山林中的胡国(指边塞上的各个胡族部落)。嫖姚登上狼居,旌旗高悬,照亮了苍穹碧空。号令声响彻明净的秋天,敌人的帐篷只剩下空壁。广阔的瀚海波浪平静,胜利的捷报迅速传回。
将领们带着功勋与荣耀返回朝廷,受到盛大的欢迎。他们的英勇事迹在九州大地上传开,功烈载入史册。将军受封通侯,歌舞声连绵不断,每天都有庆贺的场面。
整首诗气势磅礴,展示了边塞战场的壮丽景象和将领的英勇事迹。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和将领的英勇,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和平的渴望,强调了战争胜利带来的荣耀和欢乐。这首诗具有浓郁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是一首富有气势和感染力的边塞战争诗篇。
“受诏发疎勒”出自宋代曹勋的《饮马长城窟行》,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òu zhào fā shū lēi,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