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沾衣泣寒露赏析

荆棘沾衣泣寒露朗读

《姑苏台上月》是宋代曹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叙述历史事件,展现了江南地区的繁华与动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历史沧桑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姑苏台上月,倒景浮生河。
石梁卧长洲,垂虹跃金波。
丛薄散兰麝,水底流笙歌。
歌声示断樽前舞,越兵夜入三江浦。
吴王沉醉未及醒,不知身已为降虏。
响靸廊前珠翠横,采香径里喧鼙鼓。
西施和泪下珠楼,回首吴宫隔烟雾。
姑苏台殿变秋蓬,荆棘沾衣泣寒露。
至今风月动凄凉,余址石桥尚如故。

这首诗词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下面是对诗意和赏析的分析:

诗词以"姑苏台上月"作为开篇,通过倒映在河面上的月亮,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石梁卧长洲,垂虹跃金波"描绘了景物的美丽和壮丽,展示了江南地区的繁华景色。

接着,诗中描绘了一幅动荡的历史画面。"丛薄散兰麝,水底流笙歌"表达了宫廷的繁华和盛况。"歌声示断樽前舞,越兵夜入三江浦"揭示了战乱的阴影,吴王陷入沉醉之中,却不知自己已成为降虏。

诗词中还描绘了吴地的繁华景象。"响靸廊前珠翠横,采香径里喧鼙鼓"表现了宫廷的奢华和热闹。西施的泪水和吴宫被烟雾隔绝的情景,表达了江南地区的变迁和动荡。

最后两句"姑苏台殿变秋蓬,荆棘沾衣泣寒露"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逝去繁华的伤感。"至今风月动凄凉,余址石桥尚如故"则表明尽管时光荏苒,但石桥的遗址依然保留,历史的痕迹依然存在。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江南地区的景色和历史事件,以及对兴衰和历史沧桑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思索。同时,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描写手法,给人一种繁华与沧桑并存的感觉,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