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邯郸》是宋代曹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诗人游历邯郸城为背景,表达了对昔日赵国繁荣和英雄壮举的怀念,以及对如今荒凉景象和社会动荡的感叹。
诗词描绘了邯郸城的凄凉景象,城墙已经崩塌,草木倾斜。这一景象唤起了诗人对昔日赵国的怀念,赵国当时英雄辈出,但如今已经疲于战争,国家瓦解,盟约不再牢固。诗人也怀念了以蔺相如为代表的赵国贤臣,以及魏国的公子(可能指魏安僖王),他们德行高尚,受人称颂。
诗人通过对比邯郸的废墟和昔日的辉煌,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已经过去了千年,邯郸城已经废弃,昔日的繁华早已消逝。然而,赵国的民众仍然保持着乐观和自若的态度,歌舞春天的气息依然存在。金石、丝竹和簧乐的奏响仿佛传来新声,这种景象使人联想到过去的辉煌。
整首诗以邯郸城的衰败为象征,抒发了对兴衰更迭和人事变迁的无奈。诗人最后以对邯郸城的凄凉景象的叹息作为结束,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融为一体,将这种感慨寄托于西山的青色之中。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邯郸城的景象,表达了对昔日辉煌和英雄壮举的怀念,以及对如今荒凉和社会动荡的感叹。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展现了兴衰更迭和人事变迁的无常性,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意深远,通过景物描写和寓意的运用,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
“歌舞娱春荣”出自宋代曹勋的《过邯郸》,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ē wǔ yú chūn ró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