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安旅次》是宋代诗人杨冠卿所作,描绘了一幅山郭萧条的晚景,展现了秋天的宁静和寂寥之美。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山郭萧条晚,
秋堂窈窕深。
轻寒笼暮霭,
横吹度疏砧。
丛竹深藏翠,
孤云带晚阴。
淹留有幽趣,
不碍短长吟。
译文:
山中的城郭在寂寥的晚上,
秋天的庭院幽深而美丽。
微寒笼罩着夜色,
微风吹过孤零的蟋蟀声。
茂密的竹林中隐藏着翠绿,
孤独的云彩带来夜晚的阴影。
这里有着幽深而有趣的景致,
不妨碍我短暂或长久的吟咏。
诗意:
《适安旅次》描绘了一个山中城郭的秋夜景象。整首诗以寂静、幽深和朦胧的意象展示了秋天的特色。山郭萧条,景象凄凉,暮霭中笼罩着微寒,微风吹过孤独的蟋蟀声,给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感觉。茂密的竹林隐藏在深处,翠绿的颜色点缀着诗人的视野。孤独的云彩带来夜晚的阴影,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息。整首诗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杨冠卿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以及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幽深而有趣的意趣。
赏析:
《适安旅次》通过对山中城郭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线,展示了寂静、幽深和朦胧的秋夜美感。诗人以淡泊的心态体验着这一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内心的宁静追求。他通过观察山郭中的景色,感受到了秋天的独特之美,并将这种美感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整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展示了杨冠卿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敏锐感知。
诗中的山郭、秋堂、笼暮霭、疏砧、丛竹、孤云等景物形象生动而富有诗意,展现出深邃而静谧的意境。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诗人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安详、幽静的秋夜世界,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恬静和内心的宁静。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以深思和遐想的空间。
《适安旅次》是杨冠卿独特的山水田园诗作,抒发了他对秋夜静谧美感的体验和对自然的赞美。这首诗通过细腻而富有想象力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秋夜的宁静与幽深,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生活中细小而美好的事物的思考。它呈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内心的净化。同时,诗人以淡泊的心态对待世间的繁华,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融合,赋予了这首诗以深远的诗意。
总之,《适安旅次》以其寂静而幽深的秋夜景象,展示了杨冠卿独特的审美眼光和对自然的敏锐感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诗人传递了宁静、淡泊和幽深的情感体验,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回归内心的美好体验。
“横吹度疏砧”出自宋代杨冠卿的《适安旅次》,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éng chuī dù shū zhē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杨冠卿(1138-?)南宋诗人,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