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声暗问弹者谁赏析

寻声暗问弹者谁朗读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玄: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 舒长。切切:细促轻幽。
〔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 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云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嘲哳(音折):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门前冷落车马稀①?老大嫁作商人妇②
①门前句:因容颜衰老,无人光顾,门前一片冷寂寥落,车马来往越来越稀少。
②老大句:年纪大了,改娼女生涯为商人妇。这两句写娼女年老色衰,世情炎凉,门前一片冷落,车马越来越少,无可奈何之间,改作商人之妇。以如诉如泣的抒情笔调,抒写琵琶女悲苦的身世,令人同情。

大弦①嘈嘈②如急雨?小弦③切切④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⑤
①大弦:琵琶有四弦,一条比一条细,最粗的一条即是大弦。
②嘈嘈;大弦弹出的声音,沉重舒长,如急雨盖地。
③小弦:最细的一条弦。
④切切:小弦弹出的声音,细促清幽,如切切私语。
⑤大珠句;形容琵琶弹出的声音,如大小不同的珍珠,泻落在玉盘里。⑥诗题一作《琵琶行》。
?《琵琶引》与《长恨歌》同为具有独创性的长篇叙事诗,千古不朽的名作,写于诗人任江州司马时。早在诗人生前,已经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此后,一直传诵国内外,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这四句的前两句是说弹奏琵琶音响之精微,忽如急雨,忽如私语;后两句是说琵琶把大弦和小弦嘈嘈切切的声音杂弹在一起,繁弦连贯、变化多姿,其声如大小参差的珍珠泻落在玉盘里,令人神往,令人陶醉!诗人以丰富多彩、精妙新巧的比喻,描绘变化多端的音乐形象,出神入化,维妙维肖。双声和双音叠韵词的运用,更加强了悦耳的听感和韵律的节奏,突出地表现了诗的婉转、动听的音乐美。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①等闲度②
①秋月春风:比喻美好的青春年华。
②等闲度:轻易地、随随便便地度过。
这两句是说,琵琶女自叙身世,昔日的娼女生涯,在欢乐之中,把青春轻易地、随随便便的消磨掉了。忆昔思今,感到无限悔恨和痛惜。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注释】:湓浦口:湓水进入长江处。浔阳江:九注市北的长江一段。拢、捻、抹、挑,都是弹琵琶的指法。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简称;六么,本名《录要》,即乐工将曲的要点录出成谱,皆为当年京城流行的曲调。
【简析】: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元和十年(815 ),白居易因为直言进谏得罪权贵,遭谗被贬为江州司马,满怀抑郁,无处宣泄。于次年秋天送客湓浦口之际,借描写琵琶女的不幸身世,抒发了对自身遭际的无限感伤和对黑暗政治的强烈愤慨。行,乐府古诗的一种体裁。全诗叙事曲折,篇幅宏大。与诗人的另一长篇巨制《长恨歌》一样,同为传世不朽之作。白居易死后,唐宣宗李忱曾写诗悼念他,其中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句,可见当时就流传极广。

这首诗可分为三段 。开头至“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秋月白 ”为第一段 ,叙述与琵琵女的偶然相遇,及其弹奏琵琶的精湛技艺。诗人送客江头,秋风萧瑟,一片凄凉。宾主话别,醉不成欢,实际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此时此刻,忽然听见有琵琶弹奏声隐约传来 ,宾主不约而同地被吸引过去 。由描写朋友话别到引出琵琶声及弹奏琵琶的倡女,转接极其自然巧妙。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弹琵琶者演技非凡,接下来描写艺人的出场,先是“琵琶声停欲语迟”,“迟”字表现出琵琶艺人犹疑不决,似有隐衷,复又“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后一句描写女子羞答答的样子极传神巧妙,为流传很广的千古佳句。同时又暗示着这是个饱经风霜 ,深受磨难的不幸艺人。果然 ,在调弦定音后,“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弦声低沉,似乎弹者有意掩藏、压抑内心的情感。每根弦都发出低沉忧郁的声音,每一声都寄寓着无限的哀怨。这就为后面描述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做好了铺垫。诗从写琵琶女的试弹动作开始,一步步将读者引入乐曲优美的情境中去。她的演技是精湛神妙的,诗人以“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撚抹复挑”两句描绘其技艺娴熟。因为训练有素,虽是信手弹来,也无不合乎节拍,弹技可谓炉火纯青之境。诗人接下来运用复杂而又连贯、贴切而又优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美妙,节奏快慢转换的变化 。嘈嘈急雨 ,切切私语,珠落玉盘,莺语花底,泉流冰下,一连串精妙绝伦的比喻仿佛使读者身临其境 。至于乐声低缓停歇如冰泉冷涩,进入高潮如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及曲终收拨时的声如裂帛,句句是新颖贴切的比喻,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不仅使人想见其声之清脆,进而还会体验乐声如珠玉般圆润的感觉 。最后诗歌用“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作结,说明了乐曲的动人效果,使人陶醉在琵琶弹奏所造的艺术氛围中。

从“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至“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是第二段,琵琶女自诉其辛酸的经历和眼下的不幸遭遇。从她的诉说来看 ,她曾是个色艺俱佳的艺人。年轻时,五陵年少,富贵公子争相馈赠缠头之费。那个时候,她头戴钿头银篦,歌舞时用手击节,上身相应颤动,首饰有时竟堕地而碎;或穿红艳如血的罗裙,日日与少年宴饮笑谑 ,不觉酒翻而裙污,也不感到过可惜。春花秋月,良辰美景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然而荣华易逝,容颜易老,一个年老色衰的艺人再也没有人靠近了,她象一只被人玩坏的玩具一样被那些富贵子弟们所抛弃 。“门前冷落鞍马稀”正是封建时代包括琵琶女在内的许多歌舞艺人晚年的形象写照。于是她不得不落得“老大嫁作商人妇 ”,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商人身上。然而,一个丧失了花容月貌的老艺人岂能拴住重利轻情的商人之心?于是“商人重利轻别离 ”,男人离家经商,妇人独守空闺,又成了她们必然的结局。她想嫁人找个归宿,借以慰藉自己心灵的愿望又一次落空了。诗人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结束了琵琶女的倾诉。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所谓“忽梦”并非偶然,“梦啼”也是白日情感的再现,回忆辛酸的往事,面对眼下的痛苦遭遇,她不由得老泪纵横,脂粉合流。

诗人在《序》中说 :“予出官二年 ,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诗歌的最后一段就是由歌女的沦落,联想到自己的屈遭贬官。诗人和歌女同是“ 天涯沦落人”,他们都身怀绝技,具有非凡的才华,却又同样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遭到封建制度的遗弃和扼杀。诗歌强烈倾诉了诗人对自己不幸贬官 、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心曾相识”一联融议论于叙事之中,其中所含的哲理章蕴 ,耐人回味 ,千百年来 ,一直被广为传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以杜鹃啼血和哀猿悲叫两个意象的描写,因景生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诗人羁旅在外而想念家乡的心情。下文更以苦酒独酌 ,呕哑嘲哳之山歌村笛上承“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极力渲染谪居浔阳的痛苦与不幸,同时也与歌女的琵琶仙乐作了强烈的对比。最后以琵琶女的二次演奏,诗人泪湿青衫作结。所谓“满座重闻皆掩泣 ”,是描绘音乐效果之动人,是上承第二段中对琵琶演奏的细致描写 ,而“ 江州司马青衫湿”,以诗人泣泪最多上承“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描写,由歌女的不幸,痛感自己的被贬,推己及人,既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 ,也为自己的壮志难申而哭 。青衫 :唐代八 、九品官所穿的官服。作者时任江州司马,是五品官,应着浅红色。说青衫意在表达自己的沦落身份。宋人洪迈说 :“白乐天《琵琶行》一篇,读者但羡其风姿,敬其词章。至形于乐府,咏歌之不足,遂以为真为长安故倡所作。……乐天之意,直欲抒写天涯沦落之恨耳 。”这段话点明了诗的主题,但就全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而言,此诗也表现了诗人对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女艺人的真挚同情。她有可悲的不幸命运,诗人则被贬出京,社会地位虽不同,但在身怀才艺而不被重用,以至沦落天涯,这一点上是相通的。因此,诗人将“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唐宋诗醇》卷二十二)。

全诗对琵琶女的出色演奏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她的不幸遭遇激起了诗人强烈的共鸣;而诗人悲苦的贬谪生活,也深深打动了女艺人的心。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 ”,因而很容易互相同情、怜惜,产生感情的交流。诗人正是用饱含着丰富感情的笔触,来叙述故事、描绘场景、刻画人物,从而成功地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这两个鲜明的艺术形象。

对琵琶女的描写尤为出色。她早年春风得意,中年门前冷落,晚年独守空闺,其不幸遭遇极富典型性;同时诗人所塑造的这个艺术形象又极富个性特色,她青春年少时的美丽、她的多才多艺,她悲惨的身世以及“犹抱琵琶半遮面”时的羞愧、哀怨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个形象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从诗歌的结构看 ,此诗所叙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借助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情节安排得波澜起伏、错落有致;材料剪裁,详略得当。对两次琵琶演奏的描写 ,前一次大笔泼墨 ,第二次惜墨如金,前为实写,后为虚写,二者都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在语言方面,诗语朴素平实,流畅自然,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唐宋诗醇》称这首诗“比兴相纬,寄托遥深 ,其意微而显,其音哀以思,其辞离已则”,与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同为千秋绝调”。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下载名句
(0)
名句归类:唐诗三百首高中
相关名句: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返回顶部 切换深色主题 在线分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