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佳甚未能一至觉际像景谩赋二绝》是宋代郑清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藕花万柄敛春妆,
剩驻霜荷葺芰裳。
水路想通渔艇入,
我来月下要鸣榔。
中文译文:
荷叶已凋谢,莲藕却依然收敛着春天的妆容,
那些剩下的荷花仍然受霜冻而垂落,
水路已经畅通,渔船进入,
我来到月下,希望敲响榔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荷花的凋谢和莲藕的敛春妆,表达了秋天的深邃之美。荷叶尽落,藕花万柄已经不再绽放,但它们仍然收敛着春天的妆容,展现出一种含蓄而静美的姿态。诗人借助荷花的形象,隐喻人生的变迁和岁月的流转,表现出秋天的寂静和凄美。
诗中提到的霜荷和芰裳,都是荷花的一种形态。霜荷是指在秋天的寒冷中,荷花的花瓣上沾满了霜冻,显得凋零萧瑟。芰裳则是指荷叶上覆盖的杂草和芦苇,使得荷花的美丽被掩盖。这些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情感的抒发。
接着,诗人描写水路畅通,渔船进入的景象,暗示着秋季渔业的丰收和生活的富足。水路的畅通象征着繁荣和发展,渔船进入则意味着物产丰盈。这一景象与前文的凋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秋天的变幻多样和生命的轮回。
最后两句“我来月下要鸣榔”,表达了诗人在秋夜来到月下,希望用敲响榔头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思绪和情感。榔头是一种重型的锤子,敲击榔头会发出沉重有力的声响,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力量。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将自己与秋天的景色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思考。
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荷花的形象描绘了秋天的凄美和变幻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诗人使诗词充满了意境和情感,引发读者对秋天的沉思和共鸣。
“剩驻霜荷葺芰裳”出自宋代郑清之的《秋色佳甚未能一至觉际像景谩赋二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èng zhù shuāng hé qì jì sha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