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复晴》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夜雨过后的晴朗景象,展示了人们对于自然变化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雨欲今朝忽又晴,
客涂忧纬为关情。
木多未叶春几槁,
桃已皆花水未生。
宿麦既辜秋陇种,
新秧正候早田耕。
蛰龙何处深渊睡,
乞取霆声为唤惊。
诗意:
《夜雨复晴》通过描绘雨后的晴朗天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对人事世态的思考。诗中抒发了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情感,以及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雨后复晴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事变迁,展示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和思考。诗的开篇,“雨欲今朝忽又晴”,表达了天气变幻莫测的特点,也暗示了人事变迁的无常性。接着,“客涂忧纬为关情”,以客涯之人的忧愁心情,抒发对于人情冷暖、离别之苦的体验。
诗的下片,“木多未叶春几槁,桃已皆花水未生”,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反映了季节交替的变化。树木虽然繁茂,但未长出叶子,寓意春天尚未来临;而桃花虽已开放,但水面上尚未出现花影,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仍需等待。
接着,诗人转移到农田的景象,“宿麦既辜秋陇种,新秧正候早田耕”,以农耕生活为背景,表达了对于丰收希望和耕作的期盼。诗中的宿麦指上一年种植的麦子,暗示着对于过去成果的辜负;而新秧则代表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最后两句,“蛰龙何处深渊睡,乞取霆声为唤惊”,以神秘的意象描绘了龙的沉睡状态,寓意着未来潜藏的力量和希望。而“霆声”则象征着雷鸣,诗人乞求雷声的唤醒,以唤醒人们对于未来的期待和警醒。
《夜雨复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人事变迁和未来展望的思考,表达了对于时光流转和生活变化的感慨和思索。诗意深沉,意境清新,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蛰龙何处深渊睡”出自宋代李曾伯的《夜雨复晴》,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é lóng hé chǔ shēn yuān shuì,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