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注释
(1)辛未,指1151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
(2)庆符:指当时的爱国志士张伯麟,庆符为其字[2] 。
(3)银蟾:传说月中有蟾蜍,古以银蟾代月。
(4)箕踞:两腿伸开形如簸箕而坐。不拘形式随意而坐的姿态。
(5)巾聊岸:掀起头巾露出前额,不拘形迹。
(6)卢仝碗:唐代诗人卢仝饮茶的碗。卢仝,号玉川子。曾写过一首著名的玉川茶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表现了一种看透世事旷达不羁的精神。
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赏析
词作开首二句:“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词人这一年四十九岁,故曰“百年强半”,被排挤出朝廷,羁留南方达十三年之久,故曰“犹在天南畔。”秋高气爽,临轩赏月,把酒观菊,本当是很惬意、快活时节,但却被抛置在天之涯海之角。更何况,奸贼当道,金瓯残缺,匹夫之责,时常萦绕心怀。一个“犹”字,凝聚了词人多少的感慨与忧愤。“高秋”,谓秋高气爽之时,谢眺《奉和随王殿下》诗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句。“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幽怀”,指郁结于心中的愁闷情怀。毫无疑问,这是指自己无法锄奸复国的激愤烦乱心情。这句本意是因“幽怀”而无心赏观菊花,但字面上却说是因观花而致幽怀乱,似句意不顺,这实是一种婉转曲达的表现手法,后二句亦是如此写法。词人愁绪满怀,偏又逢皓月圆满,便把一腔的怨情向“银蟾”倾泻而去。这与上句的“无理”,更深一个层次地表现了词人的愁绪。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金昌绪),辛弃疾的“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祝英台近》)等。这都是一种看似无理,实则含有更深的理在的埋怨。
下片词人转而抒写自己借酒茶解愁的情形。“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 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这里的“伴”,当指那些不畏权奸,主张抗金,遭到迫害,有志而不得伸的志同道和之友,当然也包括词题中的张伯麟。这几句词人用白描手法极写饮酒之狂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他仍只好借酒来忘却心中的忧愤与不平。“羽觞”,指酒器,其状如雀鸟,左右形如两翼。他们喝了无数杯的酒,不仅放声高歌,还一扫文雅之态,箕踞而坐,并把头巾推向后脑露出前额。这是他们“颠狂”的具体写照。“箕踞”,形容两足前伸,以手据膝,如箕状,古时为傲慢不敬之容。这种放浪形骸的颠狂之态,实是内心忧愁极深的外在表现。末二句“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盌。”酒醒思茶,亦如饮酒一般,以浇胸中之块垒。“卢仝盌”,“盌”,同碗、椀,典出唐代诗人卢仝,卢仝号玉川子,善诗,亦喜饮茶。曾赋诗盛赞茶之妙用:“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走笔谢孟议寄新茶》)。这里用此典,词意是承前一贯而下,亦即卢仝诗中的“破孤闷”、散尽“生平不平事。”
全词抒情由隐而显,层层递进;或曲折传达,或正面抒写,刻画了一个身虽遭贬,却能不屈不挠、豪气不除的爱国诗人形象。
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慶符注釋
(1)辛未,指1151年(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
(2)慶符:指當時的愛國誌士張伯麟,慶符為其字[2] 。
(3)銀蟾:傳說月中有蟾蜍,古以銀蟾代月。
(4)箕踞:兩腿伸開形如簸箕而坐。不拘形式隨意而坐的姿態。
(5)巾聊岸:掀起頭巾露出前額,不拘形跡。
(6)盧仝碗:唐代詩人盧仝飲茶的碗。盧仝,號玉川子。曾寫過一首著名的玉川茶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表現了一種看透世事曠達不羈的精神。
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慶符賞析
詞作開首二句:“百年強半,高秋猶在天南畔。”詞人這一年四十九歲,故曰“百年強半”,被排擠出朝廷,羈留南方達十三年之久,故曰“猶在天南畔。”秋高氣爽,臨軒賞月,把酒觀菊,本當是很愜意、快活時節,但卻被拋置在天之涯海之角。更何況,奸賊當道,金甌殘缺,匹夫之責,時常縈繞心懷。一個“猶”字,凝聚了詞人多少的感慨與憂憤。“高秋”,謂秋高氣爽之時,謝眺《奉和隨王殿下》詩有:“高秋夜方靜,神居肅且深”句。“幽懷已被黃花亂。更恨銀蟾,故向愁人滿。“幽懷”,指鬱結於心中的愁悶情懷。毫無疑問,這是指自己無法鋤奸複國的激憤煩亂心情。這句本意是因“幽懷”而無心賞觀菊花,但字麵上卻說是因觀花而致幽懷亂,似句意不順,這實是一種婉轉曲達的表現手法,後二句亦是如此寫法。詞人愁緒滿懷,偏又逢皓月圓滿,便把一腔的怨情向“銀蟾”傾瀉而去。這與上句的“無理”,更深一個層次地表現了詞人的愁緒。如“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唐·金昌緒),辛棄疾的“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祝英台近》)等。這都是一種看似無理,實則含有更深的理在的埋怨。
下片詞人轉而抒寫自己借酒茶解愁的情形。“招呼詩酒顛狂伴,羽觴到手判 無算。浩歌箕踞巾聊岸。”這裏的“伴”,當指那些不畏權奸,主張抗金,遭到迫害,有誌而不得伸的誌同道和之友,當然也包括詞題中的張伯麟。這幾句詞人用白描手法極寫飲酒之狂態。“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他仍隻好借酒來忘卻心中的憂憤與不平。“羽觴”,指酒器,其狀如雀鳥,左右形如兩翼。他們喝了無數杯的酒,不僅放聲高歌,還一掃文雅之態,箕踞而坐,並把頭巾推向後腦露出前額。這是他們“顛狂”的具體寫照。“箕踞”,形容兩足前伸,以手據膝,如箕狀,古時為傲慢不敬之容。這種放浪形骸的顛狂之態,實是內心憂愁極深的外在表現。末二句“酒欲醒時,興在盧仝盌。”酒醒思茶,亦如飲酒一般,以澆胸中之塊壘。“盧仝盌”,“盌”,同碗、椀,典出唐代詩人盧仝,盧仝號玉川子,善詩,亦喜飲茶。曾賦詩盛讚茶之妙用:“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走筆謝孟議寄新茶》)。這裏用此典,詞意是承前一貫而下,亦即盧仝詩中的“破孤悶”、散盡“生平不平事。”
全詞抒情由隱而顯,層層遞進;或曲折傳達,或正麵抒寫,刻畫了一個身雖遭貶,卻能不屈不撓、豪氣不除的愛國詩人形象。
“羽觞到手判无算”出自宋代胡铨的《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ǔ shāng dào shǒu pàn wú suà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