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秋日悬清光翻译及注释
翻译
天空寥廓环境清凉幽静,秋天的太阳特别明亮。
太阳光包罗万象,光影倒映在安静的河中。
秋光原阔与青天相合,远远望去同江湖同沉浮。
白昼里阴气远离众树木,夕阳的斜影投向高楼。
宋玉登高埋怨秋气,张衡望远产生秋愁。
太阳余辉如果可寄托,仕宦之云路怎会遥远?
注释
⑴秋日悬清光:题出江淹《望荆山诗》:“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
⑵寥(liáo)廓(kuò):空旷深远。《楚辞·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⑶晶明:明亮耀眼的样子。
⑷圆光:指日光。万象: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
⑸碎影:细碎的光影。闲:静。
⑹迥(jiǒng):远。青冥: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楚辞·九章·悲回风》:“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倏忽而扪天。”
⑺江甸:指遥远的江边。甸,通“淀”。
⑻阴:指阴气。殊:绝,离。
⑼危楼:高楼。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沮水》:“危楼倾崖,恒有落势。”
⑽“宋玉”句: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凄凉)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坎廪(坎坷)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孤独)兮羁旅而无友生(知心朋友)。”
⑾“张衡”句:张衡《四愁诗》中有“侧身东望涕沾翰”、“侧身南望涕沾襟”等句。《四愁诗》序曰:“(衡)出为河间相……时天下渐弊,郁郁不得志,为《四愁诗》。”
⑿馀辉:即余晖,比喻天子的恩泽。
⒀云路:上天之路,升仙之路。喻仕宦显达。悠悠:形容遥远。《诗经·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赋得秋日悬清光创作背景
此诗《文苑英华》卷一八一编入“省试”类,是王维应科举考试而作的试律诗。此诗不见于王维别集,载于赵殿成注本外编及《全唐诗》。赵殿成曰:“《诗隽类函》、《唐诗类苑》俱作王维诗,《唐诗品汇》作无名氏诗。”其作年不详。
赋得秋日悬清光简析
此诗为命题写景之作。首联上句“寥廓”、“凉天”皆点出物候变化,暗指试题中的“秋”。下句更是明点“白日”、“秋”,直接破题。二联上句正面写日光,下句以水中之倒影暗指日光,且一“碎”字形容出水波摇动,更显动感。三联从远处落笔,更分“青冥”、“江甸”上、下两个层次来写秋光。且“合”字可见上句为静态之描写,下句“浮”字为动态之描写。四联从近处落笔,以“昼阴”、“斜影”衬写日光,“殊”、“斜”二字又写出季节变化,点出诗题之“秋”字。五联用典,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古人以悲秋为传统,故此联亦有点题之意。然末联突起,一反上联之悲凉情调,代之以对仕宦之向往,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賦得秋日懸清光翻譯及注釋
翻譯
天空寥廓環境清涼幽靜,秋天的太陽特別明亮。
太陽光包羅萬象,光影倒映在安靜的河中。
秋光原闊與青天相合,遠遠望去同江湖同沉浮。
白晝裏陰氣遠離眾樹木,夕陽的斜影投向高樓。
宋玉登高埋怨秋氣,張衡望遠產生秋愁。
太陽餘輝如果可寄托,仕宦之雲路怎會遙遠?
注釋
⑴秋日懸清光:題出江淹《望荊山詩》:“寒郊無留影,秋日懸清光。”
⑵寥(liáo)廓(kuò):空曠深遠。《楚辭·遠遊》:“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
⑶晶明:明亮耀眼的樣子。
⑷圓光:指日光。萬象:宇宙間一切事物或景象。
⑸碎影:細碎的光影。閑:靜。
⑹迥(jiǒng):遠。青冥:形容青蒼幽遠。指青天。《楚辭·九章·悲回風》:“據青冥而攄虹兮,遂倏忽而捫天。”
⑺江甸:指遙遠的江邊。甸,通“澱”。
⑻陰:指陰氣。殊:絕,離。
⑼危樓:高樓。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沮水》:“危樓傾崖,恒有落勢。”
⑽“宋玉”句: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淒涼)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坎廩(坎坷)兮貧士失職而誌不平,廓落(孤獨)兮羈旅而無友生(知心朋友)。”
⑾“張衡”句:張衡《四愁詩》中有“側身東望涕沾翰”、“側身南望涕沾襟”等句。《四愁詩》序曰:“(衡)出為河間相……時天下漸弊,鬱鬱不得誌,為《四愁詩》。”
⑿餘輝:即餘暉,比喻天子的恩澤。
⒀雲路:上天之路,升仙之路。喻仕宦顯達。悠悠:形容遙遠。《詩經·王風·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賦得秋日懸清光創作背景
此詩《文苑英華》卷一八一編入“省試”類,是王維應科舉考試而作的試律詩。此詩不見於王維別集,載於趙殿成注本外編及《全唐詩》。趙殿成曰:“《詩雋類函》、《唐詩類苑》俱作王維詩,《唐詩品匯》作無名氏詩。”其作年不詳。
賦得秋日懸清光簡析
此詩為命題寫景之作。首聯上句“寥廓”、“涼天”皆點出物候變化,暗指試題中的“秋”。下句更是明點“白日”、“秋”,直接破題。二聯上句正麵寫日光,下句以水中之倒影暗指日光,且一“碎”字形容出水波搖動,更顯動感。三聯從遠處落筆,更分“青冥”、“江甸”上、下兩個層次來寫秋光。且“合”字可見上句為靜態之描寫,下句“浮”字為動態之描寫。四聯從近處落筆,以“晝陰”、“斜影”襯寫日光,“殊”、“斜”二字又寫出季節變化,點出詩題之“秋”字。五聯用典,渲染一種悲涼的氣氛,古人以悲秋為傳統,故此聯亦有點題之意。然末聯突起,一反上聯之悲涼情調,代之以對仕宦之向往,表達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