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冬夜》中文译文如下:
家贫亲爱散,
身病交游罢。
眼前无一人,
独掩村斋卧。
冷落灯火暗,
离披帘幕破。
策策窗户前,
又闻新雪下。
长年渐省睡,
夜半起端坐。
不学坐忘心,
寂莫安可过。
兀然身寄世,
浩然心委化。
如此来四年,
一千三百夜。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冬夜中贫困孤寂的生活。他的家境贫寒,亲友间分散,身体疾病导致无法与人交往。眼前无人相伴,他独自躺在村斋中。灯火冷落暗淡,窗帘破损。他坐在窗前,听着外面新雪的声音。
他长年累月地渐渐不需要睡眠,夜半时分起来独自坐着。他没有学习忘却世事的心思,寂静和孤独的时间如何度过呢?
他骤然意识到自己寄身世间,内心则无拘无束。如此度过了四年,一千三百个夜晚。
这首诗词中展示了作者在贫困和孤寂中的境遇,以及对于宁静和内心自由的追求。尽管外在环境很冷清,但作者通过诗词表达了内心独立和超脱凡俗的态度。整体氛围清寂而富有哲理,体现了唐代文人的独特情怀。
“一千三百夜”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冬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qiān sān bǎi yè,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