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嫌花外太啁啾赏析

莫嫌花外太啁啾朗读

《百舌》是华岳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百舌
流莺一去无消息,
燕怯春寒归未得。
绿窗清昼静无人,
拟把衷情诉知识。
上苑东风二月春,
淡黄杨柳初成阴。
解将一片无情舌,
学尽百般能语禽。
红英紫萼纷如雪,
万姹千娇总饶舌。
莫嫌花外太啁啾,
默默难酬好时节。
须臾绿暗红亦稀,
伯劳杜宇鹰鹯飞。
更兼猎戈恣罗网,
卷舌不语全毛衣。
堪嗟国士徒切直,
不似幽禽明语默。
何如钳口归山林,
莫况燕南并越北。

译文:
百舌鸟
流莺一去无音信,
燕儿惧怕春寒未归。
绿窗清晨无人静,
想将心情告诉知音。
上苑东风二月春,
淡黄的杨柳初见阴。
毫无情感的舌头,
学会了百种禽鸟的语言。
红色的花瓣紫色的花萼像雪一样飘落,
千姿百态总是能言善辩。
不要嫌弃花外的啁啾声,
默默地难以回报美好的季节。
转瞬之间,绿色暗淡,红色也稀少,
伯劳、杜鹃、鹰、鹯飞翔。
更有猎人挥舞着罗网,
卷舌的鸟儿无言地穿过厚厚的羽毛。
可悲的国士只懂得切身的直言不讳,
不像幽禽明白地默默聆听。
何不像钳口归于山林,
何况燕子南飞,越鸟北归。

诗意和赏析:
《百舌》这首诗以描绘鸟类的形象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相处方式的思考。诗中的百舌鸟象征了世俗中口若悬河、言辞伶俐的人,而燕子则代表了温暖和回归。诗人通过对鸟类的描绘,反衬了人类社会的虚伪和偏离本真的现象。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春季鸟类的离去和归来,以及人们对它们的期待和怀念。燕子在春寒初至时仍然害怕,还未回到人们的身边,而流莺则一去不复返,没有任何音讯。这里的鸟类形象象征着纯真、真诚和清新的声音,与人们世俗的言语相对比。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花朵和其他鸟类的描绘,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红色的花瓣和紫色的花萼像雪一样纷纷飘落,万千花朵各自展示着美丽。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世界的赞美和对多样性的感叹。然而,他也提醒人们不要轻视那些声音嘈杂的鸟儿,因为它们也有自己独特的存在和价值。

诗的结尾部分涉及到人类社会的问题。诗人对国士们只懂得直言不讳却缺乏倾听的态度感到遗憾。他呼吁人们像鸟儿一样归于山林,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而不是被社会的纷扰所困扰。

整首诗以鸟类为象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类社会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真实性、内心平静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之美,倾听内心的声音,追求真实和纯粹的存在。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