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胜劈琴馋俗子赏析

也胜劈琴馋俗子朗读

《南乡子 和明初鹤饥韵四首》是元代许有壬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述了作者深陷困境的生活状态,通过对鹤的描绘和对自身处境的自嘲,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鹤的崇敬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淅米剑头炊。
枵腹雷鸣出险诗。
诗客眼高轻视鹤,如鸡。
终是鸡群有等威。
供饲不如期。
柰此瓶储告尽时。
也胜劈琴馋俗子,充饥。
穷饿相从。

诗意:诗人的生活贫困且艰难,只能靠着一丁点的米粒和剩余的鸡头炊饭度日。在这种困境下,雷声响起,作者因为饥饿而产生了写诗的冲动。然而,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文人却轻视鹤,将其与鸡相提并论,但最终鹤仍然保持着高贵的风采,显示出鸡所无法比拟的威严。供养鹤的人无法按时供给食物,这使得鹤的养育变得困难。当鹤的食物耗尽时,诗人宁愿自己亲手劈琴来满足饥饿,也不愿屈服于俗世之物,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坚持。在贫困和饥饿之间,诗人感叹两者相伴相随,无法分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的穷困生活,通过对鹤的对比,表达了对于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于精神追求的坚持。诗中的"淅米剑头炊"形象地描绘了作者所剩无几的食物,生活的艰辛和拮据一览无余。雷鸣的描绘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激荡和情感的喷发,他因为饥饿而感到不安,但也因此激发了他写诗的灵感。对于那些自以为高人的文人,诗人以嘲讽的口吻称之为"如鸡",暗示他们的肤浅和无知。然而,鹤作为高贵的存在,尽管受到轻视,却能保持其独特的威严和尊贵。供养鹤的人无法按时给予食物,这种无法兑现承诺的困境进一步凸显了诗人所处的困窘。在食物告尽之际,诗人宁愿用劈琴来满足饥饿,表达了他对于精神追求的执着和对于俗世之物的鄙视。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意境,通过对鹤和自身处境的对比,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人在贫困和饥饿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对精神追求的坚持,展示了他对于高尚理想的追求和对于俗务琐事的蔑视。整首诗以简洁、犀利的语言刻画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对于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高尚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社会局限的批判。

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对比描写:诗中通过对鹤和鸡的对比描写,凸显了鹤的高贵和与众不同。鹤作为象征高尚的生物,被诗人用来对比那些自以为高人的文人,强调他们的肤浅和无知。这种对比描写使得诗意更加鲜明,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品质的追求。

2. 自嘲与自强:诗人在描写自己困境的同时,以自嘲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无奈和对于社会现象的不满。然而,诗人并没有陷入消极的情绪中,而是通过表达对于精神追求的坚持,展示出自强不息的品质。

3. 对于精神追求的坚守:诗人在饥饿和困境中,宁愿用劈琴来充饥,而不愿屈从于俗世之物。这种对于精神追求的坚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强和对于高尚理想的追求。诗人以此表达了对于物质追求的鄙视,以及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鹤和自身处境的对比,以及对于精神追求和社会现象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高尚理想的追求和对于现实局限的不满。诗人通过自嘲和自强的态度,展示了坚守精神追求的品质和对于高尚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人们对于人生意义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下载名句
(0)
名句归类:南乡子
相关名句:

许有壬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