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是元代诗人王哲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灵明之物降世凡尘的情景,蕴含着深刻的诗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本初面目,禀三光精秀,分来团聚。
得得成形唯自在,应占逍遥门户。
一个灵明,因何堕落,扑入凡胎处。
轮回贩骨,几时休歇停住。
搜获虚幼身躯,荣华富贵,莫也非坚固。
顿悟如如缘合后,深谢真师垂顾。
秘廖亲传,依从做彻,达了凭遭遇。
云朋霞友,并归蓬岛琼路。
《酹江月》的诗意表达了人生的起伏和轮回。诗中的“本初面目”指的是人的原始状态,灵明之物在分散后又团聚,得以成形,这是自然的过程。然而,这个灵明之物为何堕落并扑入凡尘之中,成为一个凡人,诗中并未明示,只是表达了一种困惑和思索。
诗中提到的“轮回贩骨”暗示了生死轮回的存在,而灵明之物似乎无法摆脱这种轮回。它在尘世中搜寻和体验,获得了荣华富贵,但这些并非真正的坚固,暗示着人世间的虚幻和无常。
然而,在顿悟之后,它深深感激真正的导师的指点和关怀。通过秘密的传授和全心全意的追随,它最终达到了一种领悟和境遇。最后两句“云朋霞友,并归蓬岛琼路”,表达了归宿之地的美好,也可以理解为灵明之物重新回归纯净的状态。
整首诗词意蕴深远,表达了人生的追求和思考,以及对真正存在的渴望。它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于灵性和人世关系的思考,同时也渗透着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和诗人内心的感悟。
“禀三光精秀”出自元代王哲的《酹江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ǐng sān guāng jīng xiù,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