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渎龙王庙晚眺》是袁凯创作的一首明代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沪渎高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思乡之情和对战乱时局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
沪渎高城今已残,
独余木叶洒惊湍。
风云浩荡时将暮,
江水萧条龙亦蟠。
千里吴乡多战伐,
孤舟蜀客转饥寒。
弊裘涕泪兼新旧,
终日思家敢怨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沪渎高城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袁凯对乱世时局和离乡别井之苦的思考和感叹。
诗的开篇写到沪渎高城已经残破不堪,只余下洒落的木叶,形象地表达了当时战乱频发、城池破败的情景。接着,诗人运用"风云浩荡时将暮"的形象语言,表达了时代的变迁和乱世的沧桑感。江水萧条,龙也蜿蜒盘旋,以龙喻战乱、动荡的时局,进一步强调了诗中的主题。
接下来的几句诗从地域和个人角度出发,描写了吴乡的战乱和蜀地客人的困境。"千里吴乡多战伐"描述了战乱频繁的吴地,"孤舟蜀客转饥寒"则描绘了身处异乡的蜀地客人忍受饥饿和寒冷的困苦。这些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当时时局的艰难和人民的疾苦。
最后两句以个人情感为出发点,"弊裘涕泪兼新旧,终日思家敢怨叹"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不满。"弊裘"象征着贫困和颠沛流离,"涕泪兼新旧"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尽管思念家乡,但诗人还是敢于对生活和命运发出怨叹,表现了他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袁凯对乱世时局和离乡别井的感慨和思考。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对抗逆境的启示。
“终日思家敢怨叹”出自明代袁凯的《沪渎龙王庙晚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ōng rì sī jiā gǎn yuàn tà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