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智圆。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松树和风为题材,描绘了一个清静空旷的庭院景象,抒发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青青数树松,扶疏空庭里。
微风从南来,清声四向起。
俗者闻必愁,我亦闻则喜。
昂头离石枕,扶羸凭藤几。
侧听复遥观,移晷不能已。
细叶舞轻烟,密影摇寒水。
何必钧天奏,岂羡霓裳妓。
万事更无求,深山此为美。
寂寥信为乐,轩晚诚堪耻。
谁谓茅山中,祇悦陶公耳。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悟。诗中的"青青数树松"描绘了庭院中郁郁葱葱的松树,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微风从南来,清声四向起"表现出微风吹拂松树时发出的清脆声音,使整个庭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接下来,诗人反思了人们对世俗事物的看法。他指出,通常人们听到这种清风松声都会感到烦恼,而他自己却感到喜悦。这表明了诗人追求宁静和超脱尘俗的心境,认为宁静的自然环境可以带给人们快乐和满足。
诗人进一步描写了自己的境遇,他昂起头离开石头枕头,瘦弱地倚靠在藤椅上。他侧耳聆听,远眺,无法停止。这些描写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自然之中,享受自然声音和景色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细叶翩翩起舞、倒影摇曳于寒冷的水面上的描绘,强调了深山中的美景和宁静。他认为,这种宁静和美丽胜过了一切世俗的追求。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繁华的厌倦。他以自己的寂寥为乐,认为繁忙的世界与深山的宁静相比是可耻的。他引用了茅山和陶渊明的名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讴歌和对陶渊明的崇敬。
总的来说,《松风》这首诗词通过对松树和风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对自身情感的反思,抒发了对寂静和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宋代佛教诗人的独特视角《松风》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智圆。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松树和风为主题,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空旷的庭院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译文:
郁郁松树青,稀疏空庭里。
微风从南来,清音四处起。
常人闻之愁,我闻则喜。
昂首离石枕,扶病凭藤几。
侧耳继远观,移晷不能已。
细叶舞轻烟,影密摇寒水。
何必乐庙堂,岂羡彩衣妓。
万事无所求,深山即世外。
宁静寂寥为乐,晚晴实堪耻。
谁谓茅山中,只悦陶公耳。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松树和风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情感的倾诉,表达了对宁静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的开头,郁郁松树青,稀疏空庭里,描绘了郁郁葱葱的松树和空旷的庭院,给人一种宁静而静谧的感觉。微风从南来,清音四处起,表现了微风吹拂松树时,发出的清脆声音,使整个空间充满生机。
接下来,诗人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与常人不同的感受。常人闻之愁,我闻则喜,诗人认为常人听到这样的风声会感到烦恼,而他自己则感到喜悦,表明了他追求宁静和超脱尘俗的心境。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写道自己昂首离开石头枕,扶病凭藤几,侧耳继远观,移晷不能已。这些描写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自然之中,享受自然声音和景色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诗的结尾,诗人以细叶舞轻烟,影密摇寒水,表现了松树叶子的舞动和倒影在寒冷的水面上摇曳的景象。诗人借此强调深山中的美景和宁静,并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厌倦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练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人的视角独特而深刻,使诗词充满了意境和情感,展示了宋代佛教诗人的独特魅力。
“吾也闻则喜”出自宋代释智圆的《松风》,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ú yě wén zé xǐ,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