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授官题高冠草堂翻译及注释
翻译
人到三十才得个一命官,仕宦的念头快要消磨完。
自怜没有什么祖传家业,总不敢嫌弃这微小的官。
涧水吞没了采樵的小路,美丽的山花醉倚在药栏。
只因为这五斗米的官俸,竟然要辜负这根钓鱼竿。
注释
⑴高冠:长安西部的高冠峪,因山内石帽峰恰似巨人头戴高帽故名,有著名的高冠瀑布,岑参曾在此隐居耕读十载。
⑵一命:最低等的官职。周代的官秩为九命,一命最低。《左传·昭公七年》:“三命兹益共。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岑参初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职位低微。
⑶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晋书·刘元海载记》:“吾本无宦情,惟足下明之。恐死 洛阳 ,永与子别。”阑:尽,残。
⑷自怜:自伤;自我怜惜。汉王褒《九怀·通路》:“阴忧兮感余,惆怅兮自怜。”旧业:祖传家业。
⑸微官:小官。唐岑参《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诗》:“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
⑹涧水:指从高冠峪流过的溪水。樵路:打柴人走的小路。唐李白《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鸣皋微茫在何处?五崖峡水横樵路。”
⑺药栏:芍药之栏。泛指花栏。唐杜甫《宾至》诗:“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一说,药、栏同义,指一物,即栅栏。唐李匡乂《资暇录》卷上:“今园廷中药栏,栏即药,药即栏,犹言围援,非花药之栏也。有不悟者,以为藤架蔬圃,堪作切对,是不知其由,乖之矣。”
⑻五斗米:指官俸。《晋书·隐逸传·陶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后用以指微薄的官俸。
⑼渔竿:钓鱼的竹竿。此处作垂钓隐居的象征。清吴烺《寄德甫》诗:“何当与尔乘船去,手把渔竿变姓名。”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赏析
首联感慨多年未得有做官的机会,到了三十多才好不容易有个官做,感慨这么多年做官的心情已经多半消退了。“三十始一命”,“一命”是官秩最低等,从八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这对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来说太失望了。于是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消磨殆尽。
但失望归失望,因为家无产业,诗人还是不敢对这来之不易的小小官职有不屑之意。“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在这里,岑参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不那么感兴趣,从官职的卑微来说,本不屑为之;可是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
第三联写景。“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吞”、“醉”。前者写出了谷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后者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从而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留恋。
尾联“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两句用典。“五斗米”不是指实数,而是一种修辞手法——夸张,即言其少,意思是指“俸禄微薄”。这是用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除了这首诗之外,岑参还在多首诗中用了这个典故,如“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五斗米留人,东溪忆垂钓”(《衙郡守还》)。此诗结尾二句运用了用典、借代的修辞手法,很生动的写景,同时暗喻诗人为了微薄的官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生活的矛盾心理。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创作背景
岑参系江陵(今属湖北)官宦家庭出身,但在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其父任晋州(今山西寿阳)刺史时不幸早丧,家道衰贫。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时,随兄至长安,求仕不成。长安城中,居之不易,他便随兄长来到山水秀丽的高冠峪中,置业并建起了简陋的别墅草堂。耕读于此,希望通过科举应试,进入仕途。天宝三年(744年),三十岁的岑参应进士科考试,高中一甲第二名,但官运不顺,经吏部试后,仅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这样的小官,他非常失望。他回到高冠准备辞别草堂赴任,看到经营十载的高冠草堂,却为了一个小官职,不得不离去,不禁感叹自己辜负长期隐逸的闲适生活,违逆一向的情怀,于是作了这首《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翻譯及注釋
翻譯
人到三十才得個一命官,仕宦的念頭快要消磨完。
自憐沒有什麽祖傳家業,總不敢嫌棄這微小的官。
澗水吞沒了采樵的小路,美麗的山花醉倚在藥欄。
隻因為這五鬥米的官俸,竟然要辜負這根釣魚竿。
注釋
⑴高冠:長安西部的高冠峪,因山內石帽峰恰似巨人頭戴高帽故名,有著名的高冠瀑布,岑參曾在此隱居耕讀十載。
⑵一命:最低等的官職。周代的官秩為九命,一命最低。《左傳·昭公七年》:“三命茲益共。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岑參初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職位低微。
⑶宦情:做官的誌趣、意願。《晉書·劉元海載記》:“吾本無宦情,惟足下明之。恐死 洛陽 ,永與子別。”闌:盡,殘。
⑷自憐:自傷;自我憐惜。漢王褒《九懷·通路》:“陰憂兮感餘,惆悵兮自憐。”舊業:祖傳家業。
⑸微官:小官。唐岑參《早秋與諸子登虢州西亭觀眺詩》:“微官何足道,愛客且相攜。”
⑹澗水:指從高冠峪流過的溪水。樵路:打柴人走的小路。唐李白《鳴皋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鳴皋微茫在何處?五崖峽水橫樵路。”
⑺藥欄:芍藥之欄。泛指花欄。唐杜甫《賓至》詩:“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一說,藥、欄同義,指一物,即柵欄。唐李匡乂《資暇錄》卷上:“今園廷中藥欄,欄即藥,藥即欄,猶言圍援,非花藥之欄也。有不悟者,以為藤架蔬圃,堪作切對,是不知其由,乖之矣。”
⑻五鬥米:指官俸。《晉書·隱逸傳·陶潛》:“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歎曰:‘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裏小人邪!’義熙二年,解印去縣。”後用以指微薄的官俸。
⑼漁竿:釣魚的竹竿。此處作垂釣隱居的象征。清吳烺《寄德甫》詩:“何當與爾乘船去,手把漁竿變姓名。”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賞析
首聯感慨多年未得有做官的機會,到了三十多才好不容易有個官做,感慨這麽多年做官的心情已經多半消退了。“三十始一命”,“一命”是官秩最低等,從八品,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工作刻板瑣碎。這對隱居耕讀十載的岑參來說太失望了。於是感到“宦情多欲闌”,做官的念頭消磨殆盡。
但失望歸失望,因為家無產業,詩人還是不敢對這來之不易的小小官職有不屑之意。“自憐無舊業,不敢恥微官。”在這裏,岑參流露出對其初授官職不那麽感興趣,從官職的卑微來說,本不屑為之;可是為生活所迫,卻不敢以此為恥。其無可奈何的心態,躍然紙上。
第三聯寫景。“澗水吞樵路,山花醉藥欄”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分別是“吞”、“醉”。前者寫出了穀水淹沒山間小路、恣肆無拘的情態,後者寫出了山花裝點藥欄、旁若無人怒放的情態,從而表達詩人對隱逸生活的留戀。
尾聯“隻緣五鬥米,辜負一漁竿”兩句用典。“五鬥米”不是指實數,而是一種修辭手法——誇張,即言其少,意思是指“俸祿微薄”。這是用東晉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典故。除了這首詩之外,岑參還在多首詩中用了這個典故,如“看君五鬥米,不謝萬戶侯”(《送許拾遺恩歸江寧拜親》);“久別二室間,圖他五鬥米”(《峨眉東腳臨江聽猿懷二室舊廬》);“五鬥米留人,東溪憶垂釣”(《衙郡守還》)。此詩結尾二句運用了用典、借代的修辭手法,很生動的寫景,同時暗喻詩人為了微薄的官祿不得不割舍閑適自得的生活的矛盾心理。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創作背景
岑參係江陵(今屬湖北)官宦家庭出身,但在唐玄宗開元八年(720年),其父任晉州(今山西壽陽)刺史時不幸早喪,家道衰貧。他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史。二十歲時,隨兄至長安,求仕不成。長安城中,居之不易,他便隨兄長來到山水秀麗的高冠峪中,置業並建起了簡陋的別墅草堂。耕讀於此,希望通過科舉應試,進入仕途。天寶三年(744年),三十歲的岑參應進士科考試,高中一甲第二名,但官運不順,經吏部試後,僅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這樣的小官,他非常失望。他回到高冠準備辭別草堂赴任,看到經營十載的高冠草堂,卻為了一個小官職,不得不離去,不禁感歎自己辜負長期隱逸的閑適生活,違逆一向的情懷,於是作了這首《初授官題高冠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