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王镃所作,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立秋时节的美丽景象。下面是《立秋》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风吹拂碧色的纱衣,
金色井旁的梧桐昨夜飞舞。
采摘井边的花草已经结束,
却将秋叶编成髻,满头归来。
诗意:
《立秋》通过描绘诗人所见的景色,表达了立秋时节的特殊美感。诗中展示了风吹拂碧色纱衣、梧桐飞舞的景象,以及采摘花草的结束和将秋叶编成髻的动作。这些描写传达出立秋时节的凉爽与静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和对季节流转的感慨之情。
赏析:
《立秋》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和氛围。诗人通过西风吹拂碧色纱衣、金井旁梧桐飞舞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凉爽宜人的秋日场景。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自己采摘花草、将秋叶编成髻的动作作为转折点,表现了一个结束和归来的过程。这种对自然变化的细微观察和对季节更迭的感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立秋时节的美丽景象以及人与自然互动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立秋时节的特殊氛围,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喜爱和对季节更迭的感慨。
“西风吹绉碧纱衣”出自宋代王镃的《立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ī fēng chuī zhòu bì shā y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