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迹三首》是杜甫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在幽居生活中的情感和心境。
诗中的“屏迹”指的是隐居,也就是杜甫自己的生活状态。他说自己的生活简朴,喜欢接近自然,与桑麻、雨露、燕雀等物相伴。他听见村鼓急促的声音,看见渔舟轻盈地划过江面,内心感到喜悦和宁静。
诗的第二首描述了杜甫的家庭生活。他提到自己已经白发苍苍,但心境却是喜悦而宁静的。他喜欢在晚上起床时,欣赏竹林的美景,看着自己的身影在江水中荡漾。尽管他失去了学业,生活贫困,但他依然醉心于诗酒之中,不过一个月也不梳头。
诗的最后一首描述了杜甫的生活状态。他说自己已经老去,甘愿隐居,享受着幽静的生活。他看到鸟儿落在竹根上,乌龟从萍叶间穿过,感受到了岁月的荒芜和生活的艰辛。他虽然穷困,但依然能品尝到甘泉的美味,长时间地歌唱,直到酒杯破碎。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喜欢与自然为伴,不受物质的束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虽然生活贫困,但内心依然充满了希望和喜悦。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心迹喜双清”出自唐代杜甫的《屏迹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īn jī xǐ shuāng qī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