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三月暮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三月暮春时节,花儿凋落后,情意反而更为浓厚。人离开后秋千在月光中静静地悬挂着,拴在杨柳树下的马儿疲倦得都不想迎风嘶叫。停驻在堤边的画船上空无一人。
小帘栊中的人整日感到浑身无力,昏昏欲睡。归家的燕子因为银烛正亮着,不敢飞回巢中。绿树荫内,流浪的黄莺不停地啼叫。春光流逝了,连那凋萎的花也无处可寻。
注释
①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金奁集》入“南吕宫”。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②恹恹(yān):精神不振貌。
③“宿燕”句:借用温庭筠《七夕》“银烛有光妨宿燕”诗意。
望江南·三月暮赏析二
开篇“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两句即点明时节,在暮春三月,红花落去,春光将尽,词人对春天的喜爱愈加浓烈。在这里,词人没有描写对春天草长莺飞、姹紫嫣红的喜爱,而是通过残花飘零来强调自己对春天的不舍。越是生离死别,感情就越是浓烈,词人深谙其中道理,仅仅“花落更情浓”一句就把春逝心悲刻画得人木三分,比那些光用“愁”、“哀”、“怜”等肤浅字词雕琢词表的词作要深刻、厚重得多。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佳人离去,秋千空挂,唯见一轮明月悬在朗朗星空中。系在岸边杨柳旁的马儿,可能因为等候主人的时间太长了,不禁迎着缓缓的春风嘶鸣起来。岸边的画船空寂无人,随着水波上下起伏。这三句刻画了一幅春夜湖边杨柳图。
“宿燕夜归银烛外,流莺声在绿阴中。”房中银烛明亮,宿燕径直飞到檐下休息,绿荫中黄莺的啼鸣婉转动听。这里化用了温庭筠《池塘七夕》诗中“银烛有光妨宿燕”的句意,暗喻佳人盼郎、郎却不归的孤独凄寂。流莺啼啭,让孤独的人儿更加心伤,这里烘托出佳人孤栖独处、彷徨忧伤的心境。
最后一句“无处觅残红”,落花流水,残红难觅,对应上阕的“花落”。也有聚散匆匆、幽期难定的无奈,最后以佳人的无边怅惘哀愁收束全文。
从整首词来看,词人以写暮春花落开始,以残红难觅结束,首尾呼应,结构完美。另外,上阕写暮春空景,却暗含男女情事。下阕写空闺独守,却又穿插春景。整首词词句虽短,但是暮春景色、男欢女爱两不误,最后,以悲春伤时寓意欢愉易逝,犹有余情未了,回味无穷。
望江南·三月暮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词。所怀者谁已不可确考。杨铁夫《吴梦窗事迹考》说:“甲辰暮春,姬去归苏州(自此以后,每逢清明寒食必有忆姬之作,知姬必以三月中行,触景故伤情也)。”认为这首词“有忆姬之意”。夏承焘《吴梦窗系年》则认为:“集中怀人诸作,其时夏秋,其地苏州者,殆皆忆苏州遣妾;其时春,其地杭者,则悼杭州亡妾。”两位先生推测可供研究参考,但都不尽然。细味本词所写时间为暮春,所写之地:杨柳、堤畔,似是西湖之景,姑依夏说,为梦窗伤悼杭州亡妾之作。
望江南·三月暮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远的艳情词,在名家的笔下以雅秀的笔意和绵密的章法描摹而出,一点都不显俗套,反而是曲曲传出了恋人的真挚情感和深微心理。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暮春三月,这里说的不是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的时节。“更情浓”,浓情密意,指的应是欢情。那么,“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几句呢,初读之下,很可能觉得是在写“方留恋处,兰舟催发”的分手情状;况且“秋千闲挂月”,也容易使人联想到韩偓的《寒食夜》:“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或者梦窗自己的《风入松》:“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但细细寻绎下去,便会知道都对不上号。
这里绘制的绝不是雨横风狂三月暮的凄凉图画。“人去”、“马停”的笔墨,其间实在是隐去了若干具体的情事。一幕情深意密的“相见欢”,写到如此隐约迷离,含浑蕴藉,手法可谓高明极了。不去实写柳阴摇出画船来的情状,也不去细摹仕女秋千会的场景,而是完全看不到人的活动,作者只是侧击旁敲,轻灵地烘托出一个类似“空镜头”的画面:闲挂月中的秋千索、驻泊堤旁的画船、拴系于垂杨的马匹。这一切都在无误地牵引着读者的神思,循着词人的细密思路,顺理成章地凑泊过去:倦马嘶风、柳边船歇——待人归!夜已深沉,月已朦胧。全部的环境完全被一种静谧、甜美、而又圣洁的氛围笼罩着。这,就是词的上片的不写之写。实际上,而今乐事他年泪,这种对欢情的描写,其实是在为下片的悲感作铺垫。
季节,由春入夏;情感,也由似酒如密的浓情过滤到神态恹恹的如痴如醉。世事犹如春梦,失去便不可复得;人也如同飞鸿离去后也不再复回。密约幽期不可复得,峡云无迹各自西东,剩下的只有无穷的怅惘和不尽的忆念,她也许只会独自守着窗儿,整日价在情思昏昏中打发日子罢了。“宿燕夜归银烛外”,用的是温庭筠《池塘七夕》诗“银烛有光妨宿燕”的旖旎字面,而指的却是人此时的孤栖处境。下一句“流莺声在绿阴中”绿阴内流莺啼啭,更是使人伤春不忍听,加倍烘托出主人公徬徨寂寞的心境。最后以“无处觅残红”歇拍,对应上文的“花落”,也点明景情迥异聚散匆匆的无奈,哀婉的歌声里倾注着作者对不幸的主人公的绵邈深情。梦窗词擅长以离合吞吐之法抒写感怀旧游之情。
比较而言,长调慢词的篇幅更易于酣畅铺排,直抒哀乐,而《望江南》这样的小词,要传出虚实相生,悲欢迷见的韵调,实有相当的难度,而作者却巧妙地将上下片属于两段时间的情事加以比照,悲欢相续,构成了全词的浑然整体。尤其是他咏写艳情而用的那种隐去情事,虚处传神的独特技法,造出了一个格调高雅、情意醇厚的空灵境界,这不能不令人击节叹赏。
望江南·三月暮翻譯及注釋
翻譯
三月暮春時節,花兒凋落後,情意反而更為濃厚。人離開後秋千在月光中靜靜地懸掛著,拴在楊柳樹下的馬兒疲倦得都不想迎風嘶叫。停駐在堤邊的畫船上空無一人。
小簾櫳中的人整日感到渾身無力,昏昏欲睡。歸家的燕子因為銀燭正亮著,不敢飛回巢中。綠樹蔭內,流浪的黃鶯不停地啼叫。春光流逝了,連那凋萎的花也無處可尋。
注釋
①望江南:又名“夢江南”“憶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後改此名。”《金奩集》入“南呂宮”。小令,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
②懨懨(yān):精神不振貌。
③“宿燕”句:借用溫庭筠《七夕》“銀燭有光妨宿燕”詩意。
望江南·三月暮賞析二
開篇“三月暮,花落更情濃”兩句即點明時節,在暮春三月,紅花落去,春光將盡,詞人對春天的喜愛愈加濃烈。在這裏,詞人沒有描寫對春天草長鶯飛、姹紫嫣紅的喜愛,而是通過殘花飄零來強調自己對春天的不舍。越是生離死別,感情就越是濃烈,詞人深諳其中道理,僅僅“花落更情濃”一句就把春逝心悲刻畫得人木三分,比那些光用“愁”、“哀”、“憐”等膚淺字詞雕琢詞表的詞作要深刻、厚重得多。
“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堤畔畫船空。”佳人離去,秋千空掛,唯見一輪明月懸在朗朗星空中。係在岸邊楊柳旁的馬兒,可能因為等候主人的時間太長了,不禁迎著緩緩的春風嘶鳴起來。岸邊的畫船空寂無人,隨著水波上下起伏。這三句刻畫了一幅春夜湖邊楊柳圖。
“宿燕夜歸銀燭外,流鶯聲在綠陰中。”房中銀燭明亮,宿燕徑直飛到簷下休息,綠蔭中黃鶯的啼鳴婉轉動聽。這裏化用了溫庭筠《池塘七夕》詩中“銀燭有光妨宿燕”的句意,暗喻佳人盼郎、郎卻不歸的孤獨淒寂。流鶯啼囀,讓孤獨的人兒更加心傷,這裏烘托出佳人孤棲獨處、彷徨憂傷的心境。
最後一句“無處覓殘紅”,落花流水,殘紅難覓,對應上闋的“花落”。也有聚散匆匆、幽期難定的無奈,最後以佳人的無邊悵惘哀愁收束全文。
從整首詞來看,詞人以寫暮春花落開始,以殘紅難覓結束,首尾呼應,結構完美。另外,上闋寫暮春空景,卻暗含男女情事。下闋寫空閨獨守,卻又穿插春景。整首詞詞句雖短,但是暮春景色、男歡女愛兩不誤,最後,以悲春傷時寓意歡愉易逝,猶有餘情未了,回味無窮。
望江南·三月暮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傷春懷人之詞。所懷者誰已不可確考。楊鐵夫《吳夢窗事跡考》說:“甲辰暮春,姬去歸蘇州(自此以後,每逢清明寒食必有憶姬之作,知姬必以三月中行,觸景故傷情也)。”認為這首詞“有憶姬之意”。夏承燾《吳夢窗係年》則認為:“集中懷人諸作,其時夏秋,其地蘇州者,殆皆憶蘇州遣妾;其時春,其地杭者,則悼杭州亡妾。”兩位先生推測可供研究參考,但都不盡然。細味本詞所寫時間為暮春,所寫之地:楊柳、堤畔,似是西湖之景,姑依夏說,為夢窗傷悼杭州亡妾之作。
望江南·三月暮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懷遠的豔情詞,在名家的筆下以雅秀的筆意和綿密的章法描摹而出,一點都不顯俗套,反而是曲曲傳出了戀人的真摯情感和深微心理。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暮春三月,這裏說的不是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的時節。“更情濃”,濃情密意,指的應是歡情。那麽,“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堤畔畫船空”幾句呢,初讀之下,很可能覺得是在寫“方留戀處,蘭舟催發”的分手情狀;況且“秋千閑掛月”,也容易使人聯想到韓偓的《寒食夜》:“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或者夢窗自己的《風入鬆》:“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但細細尋繹下去,便會知道都對不上號。
這裏繪製的絕不是雨橫風狂三月暮的淒涼圖畫。“人去”、“馬停”的筆墨,其間實在是隱去了若幹具體的情事。一幕情深意密的“相見歡”,寫到如此隱約迷離,含渾蘊藉,手法可謂高明極了。不去實寫柳陰搖出畫船來的情狀,也不去細摹仕女秋千會的場景,而是完全看不到人的活動,作者隻是側擊旁敲,輕靈地烘托出一個類似“空鏡頭”的畫麵:閑掛月中的秋千索、駐泊堤旁的畫船、拴係於垂楊的馬匹。這一切都在無誤地牽引著讀者的神思,循著詞人的細密思路,順理成章地湊泊過去:倦馬嘶風、柳邊船歇——待人歸!夜已深沉,月已朦朧。全部的環境完全被一種靜謐、甜美、而又聖潔的氛圍籠罩著。這,就是詞的上片的不寫之寫。實際上,而今樂事他年淚,這種對歡情的描寫,其實是在為下片的悲感作鋪墊。
季節,由春入夏;情感,也由似酒如密的濃情過濾到神態懨懨的如癡如醉。世事猶如春夢,失去便不可複得;人也如同飛鴻離去後也不再複回。密約幽期不可複得,峽雲無跡各自西東,剩下的隻有無窮的悵惘和不盡的憶念,她也許隻會獨自守著窗兒,整日價在情思昏昏中打發日子罷了。“宿燕夜歸銀燭外”,用的是溫庭筠《池塘七夕》詩“銀燭有光妨宿燕”的旖旎字麵,而指的卻是人此時的孤棲處境。下一句“流鶯聲在綠陰中”綠陰內流鶯啼囀,更是使人傷春不忍聽,加倍烘托出主人公徬徨寂寞的心境。最後以“無處覓殘紅”歇拍,對應上文的“花落”,也點明景情迥異聚散匆匆的無奈,哀婉的歌聲裏傾注著作者對不幸的主人公的綿邈深情。夢窗詞擅長以離合吞吐之法抒寫感懷舊遊之情。
比較而言,長調慢詞的篇幅更易於酣暢鋪排,直抒哀樂,而《望江南》這樣的小詞,要傳出虛實相生,悲歡迷見的韻調,實有相當的難度,而作者卻巧妙地將上下片屬於兩段時間的情事加以比照,悲歡相續,構成了全詞的渾然整體。尤其是他詠寫豔情而用的那種隱去情事,虛處傳神的獨特技法,造出了一個格調高雅、情意醇厚的空靈境界,這不能不令人擊節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