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黎安二生序翻译
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屈驾前来看我。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气势壮阔,风格雄伟,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的时候,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 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古文,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现在请您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
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世上迂阔的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你们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迂阔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像我的迂阔可就大了,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既然这样,那么我将对你们说些什么好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贤之道了。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这样就一定能够在古文、时文;道、世俗这方面作出选择。
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赠黎安二生序鉴赏
1、正话反说
作者前文极力铺陈藻饰黎安二生文才,正是为了说明后面的“不迂”,“不迂”而以“迂”
名之。显示了世俗的谬误。正话反说,文曲意直,显示内在的锋芒。
2、意境含蓄
诸多愤世之气,尽在深蕴之中
本文的篇幅不长,结构也比较简单,先介绍黎、安二生的由来,再说明写作本文的用意,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如何认识迂阔。迂阔,从古到今都有人在用这一形容个性的词。如果抛开它那略带贬义的内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迂阔,是指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迎合世俗偏见,而又有一种执著的信念,矢志不渝。如果他的观点、信念是正确的话,那么这种迂阔的表现正是难能可贵的。曾巩正是基于这一思路,才对迂阔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从文中反映的背景来看,黎、安二生由于“学于斯文”,即酷爱韩愈、柳宗元以至欧阳修、苏轼所倡导的古文而遭到“里人”的讥笑;而曾巩也因身体力行地追求“道”,给自己带来一些“患”。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如何浅薄了。这种不直接抨击时弊而从侧面加以反映的手法,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另外,本文中的委婉的表现手法也值得注意。作者明明表达了自己的是非观,却在提法上留有余地,即劝诫黎、安二生“择而取之”,如何定夺,还是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吧。还在结尾处提出,希望二生转告苏轼,问一问他“以为如何”。这不仅表明作者的谦虚态度,而且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
赠黎安二生序创作背景
这是一篇应黎生之求而写的赠序,写于治平四年(1067)。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他们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也是“以文会友”之意。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行前,应二生之请,曾巩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
贈黎安二生序翻譯
趙郡蘇軾,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學友。他從蜀地寫信寄到京城給我,讚揚蜀地的學士黎生、安生。不久黎生帶著他的文章幾十萬字,安生帶著他的文章也有幾千字,屈駕前來看我。我讀他們的文章,確實氣勢壯闊,風格雄偉,善於反複辨析,把事理說得很深透.他們的才情、筆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他們二人確實可以說得上是特別傑出的人才,而蘇君也的確可以說是善於識別人才的人了!
不久以後,黎生補任江陵府司法參軍。臨走的時候,請我寫幾句話作為贈別。我說:“我對你的了解,已經放在心裏了,還需要用言辭表達出來麽?” 黎生說:“我和安生學習古文,同鄉鄰裏都譏笑我們,認為是迂闊。現在請您寫幾句話,是想解除同鄉鄰裏的糊塗看法。”
我聽了這話,想想自己,不禁笑了。世上迂闊的人,有誰比我更厲害呢?隻知道信奉古訓,卻不懂得迎合當世;隻知道立誌於聖賢之道,卻不懂得隨同世俗。這就是我為什麽困頓到現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人的迂闊,有誰比我更厲害呢?現在你們的迂闊,隻因文章不合世俗,這不過是小的迂闊罷了,還擔心被同鄉鄰裏譏笑。像我的迂闊可就大了,如果你們拿了我的話回去,將要得到更多的責怪,豈能隻停留在譏笑上呢?既然這樣,那麽我將對你們說些什麽好呢?說我的迂闊是好的,可是它的禍害卻是這樣;說它不好,那麽雖然可以迎合現代,但一定違背古訓,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離聖賢之道了。你們還是不要急於解除同鄉鄰裏的糊塗認識吧,這樣就一定能夠在古文、時文;道、世俗這方麵作出選擇。
我於是寫了這些話贈給二位,並且拿給蘇君看,你們認為怎麽樣呢?
贈黎安二生序鑒賞
1、正話反說
作者前文極力鋪陳藻飾黎安二生文才,正是為了說明後麵的“不迂”,“不迂”而以“迂”
名之。顯示了世俗的謬誤。正話反說,文曲意直,顯示內在的鋒芒。
2、意境含蓄
諸多憤世之氣,盡在深蘊之中
本文的篇幅不長,結構也比較簡單,先介紹黎、安二生的由來,再說明寫作本文的用意,然後有針對性地指出如何認識迂闊。迂闊,從古到今都有人在用這一形容個性的詞。如果拋開它那略帶貶義的內容,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所謂迂闊,是指一個人在待人接物方麵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迎合世俗偏見,而又有一種執著的信念,矢誌不渝。如果他的觀點、信念是正確的話,那麽這種迂闊的表現正是難能可貴的。曾鞏正是基於這一思路,才對迂闊進行了精辟的分析。
從文中反映的背景來看,黎、安二生由於“學於斯文”,即酷愛韓愈、柳宗元以至歐陽修、蘇軾所倡導的古文而遭到“裏人”的譏笑;而曾鞏也因身體力行地追求“道”,給自己帶來一些“患”。可見當時的社會風氣是如何淺薄了。這種不直接抨擊時弊而從側麵加以反映的手法,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另外,本文中的委婉的表現手法也值得注意。作者明明表達了自己的是非觀,卻在提法上留有餘地,即勸誡黎、安二生“擇而取之”,如何定奪,還是由他們自己去決定吧。還在結尾處提出,希望二生轉告蘇軾,問一問他“以為如何”。這不僅表明作者的謙虛態度,而且是尊重對方的一種表現。
贈黎安二生序創作背景
這是一篇應黎生之求而寫的贈序,寫於治平四年(1067)。黎安二生是蘇軾寫信推薦給曾鞏的朋友。他們從四川拿著自己的文章來京師就正於曾鞏,也是“以文會友”之意。不久,黎生補任江陵府司法參軍。行前,應二生之請,曾鞏寫了這篇著名的文章。
“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出自宋代曾巩的《赠黎安二生序》,诗句共11个字,诗句拼音为:èr shēng gù kě wèi kuí qí tè qǐ zhī shì,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