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南 郭文 嵩山叟 许真君 吴真君 万宝常 李筌
刘子南 郭文 嵩山叟 许真君 吴真君 万宝常 李筌
刘子南
刘子南
刘子南者,乃汉冠军将军武威太守也。从道士尹公,受务成子萤火丸,辟疾病疫气、百鬼虎狼、虺蛇蜂虿诸毒,及五兵白刃、贼盗凶害。用雄黄(明抄本雄黄下有雌黄二字)各二两;萤火、鬼箭蒺藜各一两;铁槌柄烧令焦黑;锻灶中灰、羚羊角各一分半,研如粉面,以鸡子黄并丹雄鸡冠血,丸如杏仁大者。以三角绛囊盛五丸,常带左臂上,从军者系腰中,居家悬户上,辟盗贼诸毒物。子南合而佩之。永平十二年,于武威邑界遇虏,大战败绩,余众奔溃,独为寇所围。矢下如雨,未至子南马数尺,矢辄堕地,终不能中伤。虏以为神人也,乃解围而去。子南以教其子及兄弟为军者,皆未尝被伤,喜得其验,传世宝之。汉末,青牛道士封君达得之,以传安定皇甫隆,隆授魏武帝,乃稍传于人间。一名“冠军丸”,亦名武威丸,今载在《千金翼》中。(出《神仙感遇传》)
刘子南是汉代的冠军将军武威郡的太守。他跟道士尹公学道,学会了务成子“萤火丸“的制法。这萤火丸能祛除疾病疫疠、虎狼妖魔、毒蛇蜂蝎和五种兵器的刀伤和盗贼的侵害。药丸的制法是用雄黄、雌黄各二两;萤火鬼、箭蒺藜各一两;用铁槌的柄把它们烧成焦炭;炼铁炉中的灰和黑色的羊角各一分半加在一起研成粉状,用鸡蛋黄和红鸡冠子上的血调和后作成杏仁大小药丸。用三角形的红布袋装进五个药丸,平时常戴在左臂上;当兵的就系在腰间;住家就挂在门上,就可以避盗贼和各种毒物。刘子南制好了药丸,就经常佩带在身上。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刘子南带兵在为威郡边界遇到胡人侵犯,一场大战后刘子南兵败,他的部队被击溃四处逃散,他一个人被敌人危围。敌人射来的箭像雨一样密,但离刘子南的战马几尺远的地方箭就纷纷落地,一点也没伤着他。胡人以为他是神人,就解围撤兵而去。刘子南把萤光丸给他在军队中的儿子和兄弟,他们也同样没受过伤,都为药丸的灵验而高兴,当成传世珍宝。汉代末年青牛道士封君达得了这药方,就传给了安定的皇甫隆,皇甫隆传给了魏武帝,才渐渐传到百姓中。这种药丸也叫“冠军丸”或“武威丸”,在《千金翼方》中有记载。
郭文
郭文
郭文,字文举,洛阳人也,《晋书》有传。隐余杭天柱山,或居大璧岩。太和真人曾降其室,授以冲真之道。晦迹潜形,世所不知。有虎张口至石室前,若有所告。文举以手探虎喉中得骨,去之。明日,虎衔一死鹿致石室之外,自此虎常驯扰于左右,亦可抚而牵之。文举出山,虎必随焉,虽在城市众人之中,虎俯首随行,不敢肆暴,如犬羊耳,或以书策致其背上,亦负而行。文尝采木实竹叶,以货盐米,置于筐中,虎负而随之。晋帝闻之,征诣阙下,问曰:“先生驯虎有术邪?”对曰:“自然耳。人无害兽之心,兽无伤人之意,何必术为?抚我则后,虎犹民也;虐我则仇,民犹虎也。理民与驯虎,亦何异哉?”帝高其言,拜官不就,归隐鳌亭山,得道而去。后人于其卧床席下,得蒻叶,书金雄诗金雌记,其言皆当时谶词。其蜕如蛇也。(出《神仙拾遗》)。
郭文字文举,是洛阳人,《晋书》中有他的传记。他隐居在余杭的天柱山,住在山中的大璧岩的石洞中。太和真人曾降临到他的石洞,教给他“冲淡虚静,养真修性”的修道方法。从此郭文更加潜心善性隐遁不出,世间的人不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曾经有一只老虎张着嘴来到他的石屋前,好像有什么事求他做。郭文就把手伸到虎的喉中,原来虎喉里卡了一块骨头,郭文把骨头掏了出来。第二天,那只虎叼着一只死鹿来到室前献给郭文。从此这虎就常常驯服地随在郭文身旁,郭文可以随意抚摸它或牵着他走。郭文如果出山,虎一定跟着他,就是来到城里的街上的人群中,老虎也是像狗或羊一样低着头跟郭文走,从来不露凶相,有时郭文把刻写了文字的竹简放在虎背上,虎就驮着走。郭文有时采了山果竹叶装在筐里,让老虎驮着跟随他到街上去换米、盐。皇上听说后,把他召进宫来,问他用什么方术驯服了老虎,郭文回答说:“我只是顺应着自然的规律而已。人没有害兽之心,兽也就不会有伤人之意,何必用什么方术呢?你抚爱老虎,老虎就追随你,老虎和老百姓是一样的,你虐待我,我就和你为仇,老百姓也就是老虎啊。治理百性和驯服猛虎,有什么不同呢?”皇上认为郭文的话说得非常好,就想让他在朝里做官,但郭文推辞不干,进了鳌亭山,隐居起来,后来得道仙去。后来有人在他的床席下发现了一些小蒲叶,蒲叶上写的都是当时预卜吉凶的卦词。郭文成仙后,家里还留下了他的皮,就像蛇蜕的皮一样。
嵩山叟
嵩山叟
嵩山叟,晋时人也。世说云,嵩山北有大穴,莫测其深浅,百姓每岁游观其上,叟尝误堕穴中,同辈冀其傥不死,投食于穴。堕者得而食之,巡穴而行,十许日,忽旷然见明,有草屋一区。中有二仙对棋,局下有数杯白饮,堕者告以饥渴,棋者与之饮。饮毕,气力十倍。棋者曰:“汝欲留此否?”答不愿停。棋者教云:“从此西行数十步,有大井,井中多怪异,慎勿畏之,必投身井中,自当得出。若饥,可取井中物食之。”如其言入井,中多蛟龙,然见叟辄避其路,于是随井而行。井中物如青泥而香美,食之了不饥。半年许,乃出蜀青城山,因得归洛下。问张举(明抄本、陈校本举作华),举曰:“此仙馆丈夫,所饮者玉浆,所食者龙穴石髓。子其得仙者乎?”遂寻洞却往,不知所之。《玄中记》云,蜀郡青城山有洞穴,分为三道,西北通昆仑。茅君传云,青城是第五洞九仙宝室之天,周回二千里,十洞天之一也,入山十里得至焉。(出《神仙拾遗》)
晋代时,嵩山有个老翁。据人们传说嵩山北坡有个大洞,不知道有多深,老百姓到嵩山游玩时,这个老翁失足掉进了洞里,洞上面的人希望他不致于摔死,就往洞里扔了些吃的东西。洞底的老翁吃了些东西,就顺着洞底往西走,走了十几天。忽然前面一片光明,只有一间草屋,屋里有两个仙人对坐下围棋,棋枰旁有几杯白水,老翁对仙人说他又渴又饿,仙人就把水给他喝。老翁喝完后,觉得浑身增长了无尽的力气。下棋的仙人问老翁愿不愿留下来,老翁说不愿意留在这里,仙人告诉老翁说:“从这儿往西走几十步,有口大井,井里有很多怪物,你别害怕,一定要跳到井里去,自然会出来的。如果你饿了,可以吃井里的东西。”老翁听了仙人的话,跳进了井中,井里有很多蛟龙,但看见老翁后,都给他让路,于是老翁就在井里往前走。井里到处都是黑泥一样的东西,但气味很芬芳,吃了以后就一点也不饿了。老翁走了半年多走出了大井,一看,来到了四川青城山,然后就回到了洛阳。老翁问张举是怎么回事,张举说:“你遇到的那两个人是仙馆丈夫,他们下棋时喝的是玉浆,你吃的井中黑泥就是龙穴石髓。你大概是得了仙道了吧?”于是又去找那个洞,打算再去找仙人,然而再也找不到那洞了。《玄中记》里说,四川青城山中有个洞穴,里面有三条路,西北的一条路通昆仑山。茅君也在他的文章里说,青城山洞是第五洞,它是九仙宝室的天界,周围两千里,是天界的十大洞天之一,进山十里就能找到那个洞。
许真君
许真君
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慕至道。东晋尚书郎迈,散骑常侍护军长史穆,皆真君之族子也。真君弱冠,师大洞君吴猛,传《三清法要》。乡举孝廉,拜蜀旌阳令,寻以晋室棼乱,弃官东归。因与吴君同游江左,会王敦作乱。真君乃假为符竹,求谒于敦,盖将欲止敦之暴,以存晋室也。一日,真君与郭璞同候于敦,敦蓄怒以见之,谓真君曰:“孤昨得一梦,拟请先生圆之,可乎?”真君曰:“请大将军具述。”敦曰:“孤梦将一木,上破其天,孤禅帝位,果十全乎?”许君曰:“此梦固非得吉。”敦曰:“请问其说。”真君曰:“木上破天,是未字也,明公未可妄动,晋祚固未衰耳。”王敦怒,因令郭璞筮之。卦成,景纯曰:“无成。”又问其寿,璞曰:“明公若起事,祸将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又问曰:“卿寿几何?”璞曰:“余寿尽今日。”敦怒,令武士执璞出,将赴刑焉。是时,二真君方与敦饮酒,许君掷杯梁上,飞绕梁间。敦等举目看杯,许君坐中隐身。于是南出晋关,抵庐江口,因召船师,载往钟陵。是时,船师曰:“我虽有此船,且无人力乘驾,无由载君。”真君曰:“汝但以船载我,我当自与行船。”仍谓船师曰:“汝宜入船,闭门深隐,若闻船行疾速,不得辄有潜窥。”于是腾舟离水,凌空入云。真君谈论端坐,顷刻之间,已抵庐山金阙洞之西北紫霄峰顶。真君意欲暂过洞中,龙行既低,其船拽拨林木,戛刺响骇,其声异常,舟师不免偷目潜窥。二龙知人见之,峰顶委舟而去,真君谓船师曰:“汝违吾教,惊触二龙,委弃此船万仞峰顶。吾缘贪与众真除荡妖害,暂须离此,游涉江湖。汝既失船,徒返人世,汝可隐此紫霄峰上,游览匡庐。”示之以服饵灵草之门,指之以遁迹地仙之术。由是舟师之船底,遗迹尚存。后于豫章遇一少年,容仪修整,自称慎郎。许君与之谈话,知非人类,指顾之间,少年告去。真君谓门人曰:“适来年少,乃是蛟蜃之精,吾念江西累为洪水所害,若非翦戮,恐致逃遁。”蜃精知真君识之,潜于龙沙洲北,化为黄牛。真君以道眼遥观,谓弟子施大王曰:“彼之精怪,化作黄牛,我今化其身为黑牛,仍以手巾挂膊,将以认之。汝见牛奔斗,当以剑截彼(彼原作后,据陈校本改)。”真君乃化身而去。俄顷,果见黑牛奔趁黄牛而来,大王以剑挥牛,中其左股,因投入城西井中。许君所化黑牛,趁后亦入井内。其蜃精复从此井奔走,径归潭州,却化为人。先是,蜃精化为美少年,聪明爽隽,而又富于宝货。知潭州刺史贾玉,有女端丽,欲求贵婿以匹之。蜃精乃广用财宝,赂遗贾公亲近,遂获为伉俪焉。自后与妻于衙署后院而居。每至春夏之间,常求旅游江湖,归则珍宝财货,数余万计,贾使君之亲姻僮仆,莫不赖之而成豪富。至是,蜃精一身空归,且云,被盗所伤。举家叹惋之际,典客者报云,有道流姓许字敬之,求见使君。贾公遽见之。真君谓贾公曰:“闻君有贵婿,略请见之。”贾公乃命慎即出与道流相见。慎郎怖畏,托疾潜藏。真君厉声而言曰,“此是江湖害物,蛟蜃老魅,焉敢遁形!”于是蜃精复变本形,宛转堂下,寻为吏兵所杀。真君又令将其二子出,以水噀之,即化为小蜃。妻贾氏,几欲变身,父母恳真君,遂与神符救疗。仍令穿其宅下丈余,已旁亘无际矣。真君谓贾玉曰:“汝家骨肉几为鱼鳖也,今须速移,不得暂停。”贾玉仓皇徙居,俄顷之间,官舍崩没,白浪腾涌。即今旧迹宛然在焉。真君以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唯有石函、药臼各一所,车毂一具,与真君所御锦帐,复自云中堕于故宅,乡人因于其地置“游帷观”焉。(出《十二真君传》)
许真君名许逊,字敬之,河南汝南县人。他祖父许琰,父亲许肃也都很热心于道术。东晋的尚书郎许迈,当散骑长侍护军长史的许穆,都是真君的同族。真君少年时就拜大洞君吴猛为师,吴猛传授给他修道的《三清法要》。后来通过乡试举荐为孝廉,被任命为四川旌阳令,后来由于晋朝宫廷混乱,真君辞去了官职由洛东归回河南家乡。归途中和吴君一同游江左。正赶上晋室宰相王导的堂兄王敦造反,真君就故意写了一道假符去见王敦,想要制止王敦造反,以维护晋朝皇室。这天,许真君和郭璞一起求见王敦,王敦忍着怒气对真君说:“本帅昨晚做了一个梦,想请先给我圆一圆,怎么样?”真君让王敦说是个什么梦,王敦说:“本帅梦见自己持着一根木杆捅破了天,我接替晋朝没有任何问题了吧?”许真君说:“我看这梦很不吉利。”王敦说:“你给我讲讲怎么个不吉利?”真君说:“‘木’字的上刺破了‘天’,这是个‘未’字,我看你不能轻举妄动,因为晋朝的气数并没有衰落呢。”王敦大怒,又叫郭璞算卦。郭璞算完卦后对王敦说:“你做皇帝的事成不了。”王敦让郭璞算一算他的寿数,郭璞说:“你要起兵篡位,不久将大祸临头,如果仍留在武昌当你的江南刺史,就会长寿。”王敦大怒,故意问郭璞:“你算算你什么时候死呢?”郭璞说:“我的死期就是今天了。”王敦当即就让武士把郭璞拉出去绑赴刑场。当时,二位真君正和王敦一块喝酒,许真君突然把酒杯扔到房梁上。酒杯绕着房梁转来转去。王敦抬头看酒时,许真君就隐身离去。他向南出了晋关,抵达庐江口,就高呼船工,想搭船到钟陵。船工说:“我虽然有船,但没人驾它,所以没法载你。”真君说:“你只要让我上船,我自己驾船。”真君上船后又对船工说:“你就呆在船舱里吧,关上舱门不要出来,如果你觉得船走得太快,千万不要向外偷看。”于是真君施起法术,船就离了水面,腾空而起,在空中飞行。真君在船上端坐着谈笑,片刻之间,船已到了庐山金阙洞西北的紫霄山的山顶。真君打算快点超过金阙洞,载着船的两条龙就往低处飞,这就使得船撞击着山上的林木,发出震耳的声音。这声音惊动了船舱中的船工,船工就向外面看了一眼,这时那两条龙发现被人偷看,就把船搁置在山顶后飞走了,许真君对船工说:“你不听我的话向外偷看,惊动了那两条龙,把船搁在这万丈高的山顶上了。现在我要去和几位真君一块清除妖魔,需要暂时离开这里,到江河湖海去巡游。你失去了船,没法回到人世,可以在这紫霄峰上隐居下来游览一下庐山。”真君临走时,又把服食灵草的方法和遁迹隐身的地仙方术告诉了船工。到现在那条船的痕迹还留在庐山紫霄峰上。后来,许真君在豫章遇见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少年自称名叫慎郎。许真君和他谈话后,看出他不是凡人,虽然少年转眼间就不见了,真君对看门的说:“刚才来了个少年,是个鲨鱼或蛤蚌变的妖精,江西连年闹洪水,就是它在兴妖作怪,这次我如果不除掉它,他就又逃脱了。”那蛤蚌精知道真君识破了它,就逃到龙沙洲北边,变成一头黄牛。真君用他的道眼向远处一看,就对弟子施大王说:“那个妖怪化成了黄牛,我现在变成一头黑牛,并在我臂上绑一条手巾以便辨认,你如果看见它狂奔,就用剑截住它。”说罢真君就化身离去。不一会儿,果然看见黑牛赶着黄牛狂奔而来,施大王用剑砍黄牛,砍中了它的左腿,一头栽进了城西一口井里,许真君变的黑牛也追进了井里,那蛤蚌精又从井里逃了出来,一气跑到了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变成了人。原来一开始那蛤蚌精变成一个聪明俊秀的少年,而且非常富有。他知道潭州刺史贾玉有一个非常端庄美丽的女儿正想要择一个高贵的女婿。蛤蚌精就用很多财宝贿赂了贾玉身边的人取得了好感,贾玉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婚后夫妻在衙署的后院住,每年一到了春夏之间,蛤蚌精就要求让他到江河去旅行,回来就带回不计其数的珍宝,贾玉的亲戚和奴仆都成了大富翁。然而这一次蛤蚌被许真君追赶逃回潭州贾玉家后,什么珍贵的东西也没有,两手空空,而是说自己遇上强盗,被刺伤了腿。正在全家悲叹惋惜时,门上报告说有一个姓许的道士求见刺史,贾玉赶快接见了许真君。真君对贾玉说:“我听说你有位贵婿,能不能让我见见他?”贾玉就让那个自称慎郎的女婿出来和道士相见。慎郎害怕,假称有病躲了起来。这时徐真君厉声说:“你这个江河里的害人精,蛤蚌变成的老妖怪,还不快现出你的原形来!”蛤蚌精立刻现出了原形,在堂前蠕动,被刺史的卫士当场杀死。许真君又让蛤蚌精的两个儿子出来,用水一喷,两个儿子立刻变成了小蛤蚌。刺史的女儿贾氏也几乎要变成了蛤蚌,她的父母肯求真君相救,真君就给了她一道神符才使她没有变成蛤蚌。然后,真君让贾玉挖开他房子的地基,挖下去一丈,就见地下已被那蛤蚌精掏成了一个无边的大坑了,许真君对贾玉说:“你家的人快要变成鱼鳖了,赶快搬被一片浪涛淹没。现在那里还是一个大池塘。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这天,在洪州西山上,许真君的住宅突然腾空而起,他全家四十二口都成了仙,只有一个石匣、一副车轮和真君用过的锦帐从云中落到他的故居,当地人就在故居建了座庙,庙名叫“游帷观”。
吴真君
吴真君
吴真君名猛,字世云,家于豫章武宁县。七岁,事父母以孝闻,夏寝卧不驱蚊蚋,盖恐其去而噬其亲也。及长,事南海太守鲍靖,因语至道,将游钟陵。江波浩淼,猛不假舟楫,以白羽扇画水而渡,观者奇之。猛有道术,忽一日狂风暴起,猛乃书符掷于屋上,有一青鸟衔符而去,须臾风定。人或问之。答曰:“南湖有遭此风者,其中二道人呼天求救,故以此拯焉。”后人访寻,果如所述。时武宁县令干庆死,三月未殡,猛往哭之,因云:“令长固未合死,今吾当为上天讼之。”猛遂卧庆尸旁,数日俱还。时方盛暑,尸柩坏乱,其魂恶,不欲复入,猛强排之,乃复重苏。庆弟晋著作郎宝,感其兄及睹亡父殉妾复生,因撰《搜神记》,备行于世。猛后于西平乘白鹿宝车,冲虚而去。(出《十二真君传》)
吴真君叫吴猛,字世云,家住豫章武宁县。他七岁时就以孝敬父母闻名于乡里,夏天睡觉时蚊子咬他他也不赶,是怕蚊子赶跑去咬他的父母。长大后,在南海太守鲍靖手下做事,后来他说要去求仙学道,打算进锺山。当他来到江边时,见江波浩荡,他不用乘船,只用手中的白羽扇划着江水就渡过了长江,看见的人大为惊奇。吴猛有很高的道术,有一天忽然刮起了狂风,吴猛就写了一道符扔到房顶,立刻有一个青鸟叼着符飞去,风立刻就停了,人们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南湖中遭了这风暴,有两个道士呼喊上天要求救助,所以我才写了符救他们。”后来人们去访查,果然南湖中有两个道士被救。当时武宁县的县令干庆死了,三天没有出殡,吴猛前往吊唁后说:“县令不该死,我要向上天告状。”吴猛就在县令的尸体旁,过了几天,吴猛带着县令的魂灵一起回来。当时正是盛夏,尸体腐烂发臭,县令的魂魄十分讨厌自己的尸体,不愿进入自己的肉身,吴猛使劲把县令的魂魄按到他自己尸体上,县令才复活过来。县令的弟弟叫干宝,是晋朝的著作郎,由于他的哥哥复活,他为亡父殉葬的小妾也死后复活而十分感动,就写了著名的《搜神记》,这部书很轰动地流传开了。吴猛后来在西平乘着白鹿天车,升天成仙而去。
万宝常
万宝常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生而聪颖,妙达锺律,遍工八音。常于野中遇十许人,车服鲜丽,麾幢森列,如有所待,宝常趋避之。此人使人召至前曰:“上帝以子天授音律之性,将传八音于季末之世,救将坏之乐。然正始之声,子未备知也,使钧天之官,以示子玄微之要。”命坐而教以历代之乐,理乱之音,靡不周述,宝常毕记之。良久,群仙凌空而去。宝常还家,已五日矣。自此,人间之乐,无不精究。尝与人同食之际,言及声律,时无乐器,宝常以食器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作丝竹,大为时人所赏。历周泊隋,落拓不仕。开皇初,沛国公郑译,定乐成,奏之,文帝召宝常,问其可否。常曰:“此亡国之音,哀怒浮散,非正雅之声。”极言其不可。诏令宝常创造乐器,而其声率下,不与旧同。又云:“世有周礼《旋宫》之义,自汉魏以来,知音者皆不能通之。”宝常创之,人皆哂笑。于是试令为之,应手成曲,众咸嗟异。由是损益乐器,不可胜纪。然其声雅澹,不合于俗,人皆不好,卒寝而不行,宝常听太常之乐,泣谓人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尽。”当时海内晏安,天下全盛,人闻其言,大为不尔。及大业之末,卒验其事。是时郑译、何妥、卢贲、苏道、萧吉、王令言皆能于雅乐,安马驹、曾妙达、王长通、敦金乐等(陈校本曾作曹,敦作郭)能作新声,皆心服宝常,言其天(天原作久,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假矣。宝常无子,尝谓其友曰:“吾不堪,病则孤矣。”因病,妻窃其财物而逃,几至饿殒。忽一夕,先所遇神仙来降其家曰:“汝舍九天之高逸,念下土之尘爱,沦没于兹,限将毕矣。须记得云亭宫之会乎?”宝常懵然,良久乃悟。他日,谓邻人曰:“吾偶自仙宫谪于人世,即将去矣。旬日,不知所之。(出《仙传拾遗》,黄刻本作出《神仙拾遗》)
万宝常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他生来就十分聪明,十分富有音乐天才,尤其对乐器“八音”有研究(八音,古指金、石、丝、竹、匏、土、草、木)。有一次,他在野外遇到了十几个人,他们服装华丽车马豪华,带着很多随从,好像在等待什么人,宝常一看,赶块躲了起来。但是那群人中的头儿却让人把他叫到面前说:“天帝见你有音乐天才,打算把人世快要失传的八音演奏技法传授给你,以挽救濒临消亡的音乐,然而正宗的八音演奏你根本就没听过,所以我让天界的乐官把八音的要诀告诉你。”然后仙人就让他坐下,把历代的正宗音乐教给他,纠正各种乐曲中的错误,都详细地讲述。宝常把仙人的教导详细记了下来。过了半天,那些仙人凌空升入云中了。虽然和仙人在一起只呆了一会儿,回到家却已是五天了。从这以后,对于人间的音乐,宝常没有不精通的。有时他和人一同吃饭时谈起了音乐,当时手头没有乐器,宝常就用筷子敲打手边的碗碟餐具和各种杂物,奏出“宫、商、角、微、羽”五音俱全的音乐,其和谐动听不亚于一支丝、竹俱全的乐队,使大家十分赞赏。从南北朝的北周到隋朝,宝常都放达飘逸没有做官。隋文帝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修订了宫廷中的乐谱和有关音乐礼仪的规章制度,文帝召见宝常,问他郑译修订的音乐行不行。宝常说那音乐是亡国之音,旋律哀怨软绵无力,不是正宗的宫廷音乐,极力反对使用这种音乐。文帝就下诏让宝常创作新乐曲,按新法编制了乐队,一演奏,果然和郑译的音乐大不相同。当时宝常又说,秦汉以前有按《周礼》创作的乐曲,是以十二律与七声相配的《旋宫》乐曲,但从汉、魏以来,《旋宫》音乐失传,连懂音乐的人都听不懂了。听了宝常创作的乐曲,很多人都给予嘲笑,于是文帝又让宝常试着奏一奏《旋宫》曲,宝常当场就演奏出来,人们十分惊奇。宝常对音乐的改革和创新作了很大贡献,记也记叙不完。但是,宝常创作的乐曲,旋律十分清新淡雅,不合世俗的口味,人们听不懂也就不爱听,所以宝常创作的乐曲大部分没有得到流行。每当他听到掌管宫廷音乐事务的“太常寺”演奏音乐时,就会哭着对人说:“这种哀伤淫糜的音乐,预示着天下不久就要大乱,刀兵不止,百姓又要陷入水火中了啊!”当时天下太平,处处歌舞升平,人们叫宝常这样说都不以为然。到了隋炀帝大业十四年时,天下大乱,终于验证了宝常的预言。当时郑译、何妥、卢贲、苏道、肖吉、王会言等人都能创作演奏高雅的音乐,安马驹、曾妙达、王长通、敦金乐等人都能创作新乐曲,这些人都非常佩服宝常,说他的音乐才能是上天赋予的。万宝常没有儿子,常对朋友说:“我要有了病,连个侍候我的人都没有啊。”后来宝常得了病,他老婆卷了他的财物跑了,宝常几乎要饿死。有天晚上,宝常早年在野外遇见的神仙降临到家中,神仙说:“你本就是上界的仙人,能够舍弃了天宫的安逸舒适,体会人间而下凡到世上,在人间沉沦了这么久,现在你在人间的期限到了。你还记得天界的云亭宫盛会吗?”宝常一时却有些发懵,过了很久才想起来,第二天他对邻居说:“我本来是神仙,偶然被贬谪到人间,就要回天上去了。”过了十天,忽然不见了,人们不知他去了哪里。
李筌
李筌
李筌号达观子,居少室山。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口岩,得黄帝《阴符经》本,绢素书,朱漆轴,缄以玉匣,题云:“大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用传同好。”其本糜烂,筌抄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理。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发髻当顶,余发半垂,弊衣扶杖,神状甚异,路旁见遗火烧树,因自语曰:“火生于木,祸发必克?”筌惊而问之曰:“此黄帝《阴符》上文,母何得而言之?”母曰:“吾授此符,已三元六周甲子矣,少年从何而得之?”筌稽首载拜,具告所得。母曰:“少年颧骨贯于生门,命轮齐于日角,血脉未减(减原作灭,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心影不偏,性贤而好法,神勇而乐至(明抄本至作智),真是吾弟子也。然四十五当有大厄。”因出丹书符一通,贯于杖端,令筌跪而吞之。曰:“天地相保。”于是坐於石上,与筌说《阴符》之义,曰:“此符凡三百言,一百言演道,一百言演术,一百言演法,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民之法,下有强兵战胜之术,皆内出心机,外合人事。观其精微,《黄庭》、《内景》不足以为玄;鉴其至要,经传子史不足以为文;孙、吴、韩、白不足以为奇。非有道之士,不可使闻之。故至人用之得其道,君子用之得其术,常人用之得其殃,职(明抄本职作识)分不同也。如传同好,必清斋而授之。有本者为师,受书者为弟子,不得以富贵为重,贫贱为轻,违者夺纪二十。本命日诵七遍,益心机,加年寿。每年七月七日,写一本藏名山石岩中,得加算。”久之,母曰:“已晡时矣,吾有麦饭,相与为食。袖中出一瓠,令筌谷中取水。水既满矣,瓠忽重百余斤,力不能制,而沉泉中。及还,已失老母,但留麦饭数升于石上而已。筌有将略,作《太白阴符》十卷;有相业,著《中台志》十卷。时为李林甫所排,位不显,竟入名山访道,不知所终。(出《神仙感遇传》)
李筌道号叫达观子,隐居在少室山中。他好神仙道术,经常游历各山,广泛地搜集修炼的方术。在嵩山的虎口岩得到了黄帝的《阴符经》,经是写在白绢上的,卷在红漆轴上装在玉制的匣里,经卷上题字写的是“大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书在名山里,传给爱好道术的人。”这本书已经破烂不堪,李筌把它抄读了几千遍,还是不懂经里的深义。后来李筌到陕西,来到骊山下,遇见一个老妇,见她把头发挽在头顶,剩下的头发披散在肩上,穿着一件破衣拄着拐杖,神态相貌不同于凡人,老妇看见道旁有人点火烧树枝,就自言自语地说:“火生于木祸发必克!”李筌听见后吃惊地问老妇说:“这是黄帝《阴符经》上的话,你怎么知道?”老妇人回答说:“我把《阴符经》传授下去,已经历了三元(每元三千六百年)六个周(每周一百八十年)甲子了,你这个年轻人从哪儿得到的《阴符经》呢?“李筌赶快跪下磕头拜礼,说了他在嵩山得到《阴符经》的事,老妇说:“我看你的颧骨穿过生门穴位,两眼和额头相齐,血脉充沛,心房端正,性情善良爱好法术,精神振奋喜欢参与一切活动,真是我的一名好弟子,然而你四十五岁时会有一个大‘坎儿’。我来替你解一解。”说罢拿出朱砂写了一张符,挂在拐杖上,让李筌跪下,把符吞进肚里。老妇说:“这样你就可以得到天地的佑护了。”说罢就坐在一块石头上,给李筌讲述《阴符经》的深奥含意,老妇说:“这部经共三百字,一百个字讲解修道的理论,一百个字讲的是修道的方术,一百个字讲的是修道的法度规章,上有对道术信仰固守的‘抱一’之道,中有富国安民的方法,下有用兵取胜的战术,这些都是靠内在的心领神会与客观的事物发展相符合。如果真正理解了这部《阴符经》的话,那道家最著名的《黄庭经》、《内景经》也不算玄奥,如果能借鉴这部经书的要点,那四书五经和《史记》都算不了什么好文章,孙武、吴起、韩信、白起等大军事家的用兵也不算奇了。这部《阴符经》,不是有道的人,不能让他看见。所以说圣贤掌握了它可以得到治天下的大道,君子掌握了他可以得到方术,而常人用它只能带来祸,这是由于他们的职位和使命不相同。如果要把这卷经传给同样好道的人,就得让他清心寡欲、斋戒善性才能授给他。有这本经的是当代的老师,接受了传授的就是弟子,不能对富贵的人就特别看重,对贫贱的人就特别轻视,谁违反了这个传授《阴符经》的规则,就会损寿二十年。在你本命年的生日那天读七遍《阴符经》就能对养生有益,可以增加寿数。每年的七月七日,要抄写一部《阴符经》藏到名山的石洞中,也可以增加寿数。”过了半天,老妇又说:“已经下午了,我有些麦子做的饭,咱俩一起吃吧。”说罢老妇从袖子里拿出一个葫芦,让李筌到山谷里弄些水来。水装满后,葫芦忽然有一百斤重,李筌拿不起来,葫芦就沉到泉里去了。等李筌回来,老妇已经不见了,见石头上留着几升麦饭。李筌有大将的才学胆略,曾著了《太白阴符》十卷,他也是个当宰相的人才,还著有《中台志》十卷。但当时的奸相李林甫排斥他,始终没有得到很高的官位,后来李筌就进入名山访道,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