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
引经据典的意思
引经据典的详细解释
【释义】
引用经书典籍等做为说话、作文的依据。语本《后汉书・卷六二・荀干钟陈列传・荀淑》。
【典源】
《后汉书・卷六二・荀干钟陈列传・荀淑》
(荀爽)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党禁解,五府并辟,司空袁逢举有道,不应。及[1]卒,[2][3]三年,当世往往化以为俗。时人多不行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4]其君父及诸名士,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
注解
[1]逢:袁逢,东汉汝南汝阳人,生卒年不详,为人宽厚笃信,灵帝时为司空,卒谥宣文。
[2]爽:荀爽(公元128—190),一名谞,东汉颍川颍阴人,为荀子第十二世孙,字慈明,十二岁能通《春秋》、《论语》。桓帝时拜为郎中,后遭党锢之祸。献帝时为司空,与王允等人欲共除董卓,但不久即病死。
[3]制服:在父母丧期中穿的丧服。
[4]私谥:古时对道德、功勋、文章有特殊成就的人,死后常由亲属或门生故吏加以谥号,称为“私谥”。相对于君主封赠的谥号而言。谥,同“谥”。
【典故】
荀淑是战国荀子的第十一世孙,他的品行高洁,博学多闻,有“神君”之称。虎父无犬子,他的八个儿子也都才华出众,时人称为“荀氏八龙”。荀爽是荀淑的第六个儿子,论到才学,则是排第一位,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荀爽自幼聪明好学,十二岁时便能通晓《春秋》、《论语》。桓帝时,太常赵典荐举荀爽至孝,拜为郎中。后来为了躲避党锢之祸,荀爽隐居汉水滨十余年,专事著述,著有《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书,而有硕儒之称。党锢解除之后,司空袁逢荐举荀爽为官,但荀爽未就职。当时社会动乱,礼教崩坏,人们通常不为妻子服丧,或在为父母服丧期间仍到别人家中吊问丧疾,或者私自为死去的长辈加封谥号,这些行为都是违反礼节的。荀爽便引用典籍里的记载,来纠正时人错误的礼教观念,虽然没有完全改变当时人的习俗,也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后来“引经据典”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引用经书典籍等做为说话、作文的依据。
【书证】
- 01.明・张岱《瑯嬛文集・卷四・家传》:“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
- 02.清・沈楙悳〈莲坡诗话跋〉:“一是论作诗之法,引经据典,求是去非,开后学之法门,如《一瓢诗话》是也。”
- 03.《镜花缘》第九二回:“吃到这些臭东西,还要替他考正,你也忒爱引经据典了。”
- 04.《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终究唐二乱子秉性忠厚,被查三蛋引经据典,一驳便已无话可说。”
- 05.《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教习听他引经据典,说得津津有味,心上著实可笑,也不同他计较。”
【用法】
语义引用经书典籍等做为说话、作文的依据。
类别用在“引用名言”的表述上。
例句
①这篇文章大量引经据典,借古讽今,说得鞭辟入里。
②尽管引经据典地说了许多,大家仍旧不支持他的看法。
③王教授的论文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读来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④为了让大家相信神的大爱,他不得不在文章中引经据典来增加说服力。
⑤他为了卖弄自己的学问,说话老爱引经据典,有时难免令人感到厌烦。
⑥小李时常引经据典来说明为人处世的大道理,令人不禁佩服他知识的广博。
⑦写文章时适量的引经据典,固然可以增加说服力;但过犹不及,就可能适得其反了。
引经据典的翻译
- copiously quote authoritative works
- 経書(けいしょ)や典故(てんこ)を引用(いんよう)する
- цитировать клáссиков
- citer a l'appui les classiques et des allusions littéraires(regorger de ci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