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zhòng

乌合之众

拼音 wū hé zhī zhòng 怎么读

注音 ㄨ ㄏㄜˊ ㄓ ㄓㄨㄥˋ

繁体 烏合之衆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一盘散沙

反义词 精锐之师

乌合之众的意思

折叠展开

合:聚合;众;许多人。
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出处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乌合之众,不相统摄。(清・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

正音”,读作“zhī”,不能读作“zī”。

辨形”,不能写作“”。

歇后语 老鸹宴客 —— 乌合之众

谜语 煤堆 (谜底: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像乌鸦般聚在一起的一群人。比喻暂时凑合,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语出《管子》逸文。△“一盘散沙

【典源】

《管子》逸文(据《意林》卷一引)

乌合之众,初虽[1],后必[2],虽善不亲也。杀生之柄不制于主,而在群下,此寄生之主也。

注解

[1]有权:变通的理念。

[2]相吐:互相唾弃。

【典故】

管子(?∼公元前644),名夷吾,字仲,春秋齐国颍上人。初事公子纠,后事齐桓公为相。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桓公成为霸主,桓公尊为“仲父”。管子奠定齐国的法治思想,著重经济管理,他曾说:“像乌鸦一样暂时凑合在一起的人,因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刚开始什么都好商量,久了就什么都看不对眼,互相唾弃。表面上虽然还维持良好的关系,但因为没有交心,权力不在领导人的手上,而在属下或幕僚,可说是暂时依附、没有权势的领导者。”后来“乌合之众”被用来比喻暂时凑合,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

【书证】

  • 01.《意林》卷一引《管子》逸文:“乌合之众,初虽有权,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杀生之柄不制于主,而在群下,此寄生之主也。”(源)
  • 02.《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
  • 03.《封神演义 》第九三回:“据贫道愚见:今姜尚拒敌孟津,虽有诸侯数百,不过乌合之众,人各一心,久自离散。只姜文焕兵临城下,不可以力战,当以计擒之。”
  • 04.《隋唐演义》第四一回:“自此三人协力,还有都头唐万仞、樊建威二人帮助,杀了长白山贼王薄。平原贼郝孝德、孙宜雅、裴长才,虽乌合之众,亦连兵二十余万,亏他们数个英雄并力剿除。”
  • 05.《三侠五义》第一○○回:“赵爵久怀异心,将来国法必不赦宥,就是这些乌合之众也不能成其大事。我何不将计就计,也上襄阳投在奸王那里,看个动静。”

【用法】

语义比喻暂时凑合,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贬义。

类别用在“散乱群众”的表述上。

例句

一群没有组织的乌合之众,是成不了大事的。

这帮乌合之众,只是仗著人多欺负弱小,没什么好怕的。

仓促成军的乌合之众,怎么可能赢得了训练有素的篮球校队。

这支抗议队伍是临时凑成的乌合之众,一听到警察来了,就吓得四处逃窜。

看他们来势汹汹,声势浩大,没想到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三两下就被打跑了。

别看我们只是临时组成的乌合之众,队员可都是一时之选,想赢就得拿出实力。

合唱团的成员原本是乌合之众,经过一星期的集训,已能完美地演唱指定歌曲。

【辨识】

同义“乌合之众”及“一盘散沙”都是指没有组织的一群人。

异义“乌合之众”侧重于组成群众为临时凑合,没有纪律;“一盘散沙”侧重于组成分子人心涣散。

例句
乌合之众一盘散沙例句
这支抗议队伍是临时组成的乌合之众,一听到警察来了,吓得四处逃窜。
这次班级对抗赛之所以会输,就是因为我们像一盘散沙,不能团结,人人只顾自己,而忘了全班的荣誉。

乌合之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rabble
  2. 烏合(うごう)の衆(しゅう)
  3. неорганизованная толпа(сброд)
  4. troupe sans ordre(masse inorganisée)

乌合之众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wū), 丿部,共4画

①. 指“乌鸦”。 如: 乌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乌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乌合之众。

②. 黑色的。 如: 乌亮。乌云。

③. 无,没有。 如: 化为乌有。

④. 文言疑问词,哪,何。 如: 乌足道哉?

⑤. 同“呜”,呜乎。

⑥. 姓。

读音(hé,gě), 口部,共6画

㈠ 合 [ hé ]

①. 闭,对拢。 如: 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

②. 聚集。 如: 合力。合办。合股。合资。

③.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 如: 合格。合法。情投意合。

④. 应该。 如: 合该。合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

⑤. 总共,全。 如: 合家欢乐。

⑥. 计,折算。 如: 合多少钱。

⑦.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㈡ 合 [ gě ]

①.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②. 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

读音(zhī), 丿部,共3画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读音(zhòng), 人部,共6画

①. 许多。 如: 与“寡”相对:众人。众多。众矢之的。芸芸众生。

②. 许多人。 如: 大众。群众。民众。众口铄金。众目睽睽。众叛亲离。众擎易举。

乌合之众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