顉
复制顉的意思
顉
qīnㄑㄧㄣ基本解释
①点头:“迎于门,~之而已。”
②摇(头):“~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
顉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下 部首:頁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68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06頁,第1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99頁,第30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五感切,音撼。
《說文》:低頭也。
《左傳・襄十二年》:衞侯入迎于門者,顉之而已。〔註〕顉,搖其頭也。亦作頷。
音又,《廣韻》:欽錦切;《集韻》:丘甚切,𡘋音坅──同「顩」。
音又,《廣韻》:去金切;《集韻》、《韻會》:祛音切;《正韻》:驅音切,𡘋音欽。
《廣韻》:曲頤之貌。
《前漢・揚雄傳》:顉頤折頞。
注解
〔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頁部。
〔顉〕字拼音是qī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頁。
〔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īn] ⑴ 点头:“迎于门,~之而已。”⑵ 摇(头):“~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
顉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五感切頁碼第293頁,第16字續丁孫
顉
低頭也。从𩑋金聲。《春秋傳》曰:「迎于門,顉之而巳。」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七反切五感反頁碼第733頁,第7行,第2字述
低頭也。從頁金聲。《春秋傳》曰:「迎于門顉之而已。」
鍇注臣鍇曰:「點頭以應也。今《左傳》作頷,假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九上反切五感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673頁,第5字許惟賢第734頁,第6字
低頭也。
段注低當作氐氐者,《說文》之低字也。《左傳》襄卄六年。衞獻公反國。大夫逆於竟者。執其手而與之言。道逆者。自車揖之。逆於門者。頷之而巳。《釋文》。頷本又作頜。按依許則頷頜皆非也。杜注搖頭亦非。旣不執手而言。又不自車揖之。則在車首肎而巳。不至搖頭也。《釋文》本又作頜,正是本又作顉之譌。《列子・湯問》曰:顉其頤則歌合律。郭璞《游仙》詩。洪厓頷其頤。注引《列子》亦作頷。引《廣雅》頷,動也。頷皆顉之譌。故云五感反。若本頷字,則當云胡感反也。顉其頤者,開口則低其頤。《靈光殿賦》。顉若動而躨跜。今本亦譌頷。
从𩑋。金聲。
段注五感切。古音在七部。
《春秋傳》曰:迎于門。顉之而巳。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欽、顉、趛音同義近。
低頭也。今見人行禮言顉【今音候】,顉頭也。
顉【汗】,見人行禮。顉、顉【今讀候】頭也。
顉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575頁,第1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731頁,第5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557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74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51頁,第1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266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169頁,第4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387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874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28頁,第2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64頁,第5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024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8845頁【補遺】第1734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77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758頁【崇文】第302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194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368頁,第7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23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844頁,第10字 |
顉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