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shī

言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8A69
汉语字典

言部

13画

6画

左右结构

shi

shī

YFFY

YRGDI

SBDS

04641

8A69

[4111251121124] 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横、竖、横、横、竖钩、点

詩字概述

折叠展开

〔詩〕字拼音是shī 部首是言, 总笔画是13画。

〔詩〕字是左右结构

〔詩〕字仓颉码是YRGDI 五笔是YFFY 四角号码是04641 郑码是SBDS

〔詩〕字的UNICODE是8A69。 十进制为35433,UTF-32:00008a69,UTF-8:E8 A9 A9。

〔詩〕字的异体字是

詩的笔顺

折叠展开

詩的意思

折叠展开

shī

基本解释

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歌。~話(❶評論詩人、詩歌、詩派以及記錄詩人議論、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說唱藝術的一種)。~集。~劇。~篇。~人。~章。~史。吟~。

中國古書名,《詩經》的簡稱。

详细解释

1.文体名。一般与“”相对。指以精粹而富节奏的语言文字来表现美感、抒发情绪 的艺术性作品。

《文选•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2.六经之一,即《诗经》。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唐•韩愈〈进学解〉:“《易》奇而法,《诗》正而葩。”

咏诵。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询封禅之事,诗大泽之博,广符瑞之富。”

shī

详细解释

1.一种文学体裁,通常以简洁而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个人情感。

诗词、诗歌、七言诗、诗言志,歌永言。

2.特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诗云子曰、诗书礼乐。

3.姓。

shī

詩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67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157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1132頁,第12

古文: 𧥳

唐韻》:書之切;《集韻》、《韻會》、《正韻》:申之切,𡘋始平聲。
說文》:志也。
釋名》:之也,志之所之也。
書・舜典》:詩言志。〔傳〕心之所之謂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詩言志。
詩・國風・關雎序》:在心爲志,發言爲詩。
前漢・藝文志》:誦其言,謂之詩。
舊唐書・經籍志》:詩以紀興衰誦歡。

又,六詩。
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疏〕按詩上下,惟有風雅頌,是詩之名也。三者之中有比賦興,故總謂之六詩。鄭康成《六藝論》:《》,絃歌諷諭之聲也。朱子曰:風雅頌,聲樂部分之名;賦比興,則所以制作風雅頌之體也。

又,樂章也。
荀子・勸學篇》:詩者,中聲之所止也。〔註〕詩謂樂章,所以節聲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

又,《類篇》:承也、持也。
禮・內則》:國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負之,吉者宿齊,朝服,寢門外詩負之。〔註〕詩之言承也。〔疏〕《詩含神霧》云:詩者,持也。以手維持,則承奉之義,謂以手承下而抱負之。

又,姓。
後漢・南蠻傳》:詩索,交阯朱䳒人。

又,《字彙補》:讀作誅。
荀子・王制篇》:修憲令審詩商。〔註〕詩商,當爲誅賞。〈樂論篇〉作審誅賞。

注解

〔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詩〕字拼音是sh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寺

〔詩〕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ī] ⑴ 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⑵ 中國古書名,《詩經》的簡稱。

詩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詩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詩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書之切頁碼69頁,第15

詩志也。从言寺聲。

𧥳

𧥳古文詩省。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式其反頁碼195頁,第1行,第1

𧥳志也。從言寺聲。

反切………頁碼195頁,第2行,第1

古文詩省。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書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359頁,第1許惟賢161頁,第4

𧥳志也。

段注《毛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按許不云志之所之。徑云志也者。序析言之。許渾言之也。所以多渾言之者,欲使人因屬以求別也。又《特牲》禮詩懷之注。詩猶承也。謂奉納之懷中。《內則》詩負之注。詩之言承也。按《正義》引《含神霧》云:詩,持也。假詩爲持。假持爲承。一部與六部合音冣近也。《上林賦》葴持。持音懲。

从言。寺聲。

段注書之切。一部。

古文詩省。

段注左从古文言。右从之,省寸。

白话解释

诗,是心志的流露。字形采用“言”作边旁,“寺”作声旁。“訨”,这是古文是“诗”的省略写法。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從言、寺聲。篆文、隸書、楷書同。「詩」的本義為詩歌,因此從「言」表義;從「寺」聲沒有兼義的功能,依《說文》,「寺」的本義是官府廳堂,和「詩歌」無關。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詩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37頁,第15字
2陳昌治本第195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158頁
4說文校箋第93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88頁,第16字
6說文今釋第306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527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25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458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56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93頁,第14字
12說文注箋第70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909頁【補遺】第16426頁
14通訓定聲第637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91頁【崇文】第761頁
16說文句讀第267頁
17古字詁林第二冊,第729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251頁,第2字

詩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poetry; poem, verse, ode
  2. Lyrik, Gedicht, Poesie, Vers (S)
  3. poème, poésie

詩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詩(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詩(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詩(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詩(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詩(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詩(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詩(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詩(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