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zhuì ㄓㄨㄟˋ

纟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7F12
汉语字典

纟部

12画

9画

左右结构

zhui

zhuì

形声字

XWNP 86 、 XTNP 98

VMYHR

ZWMY

27137

4899

7136

7F12

[551325151454] 撇折、撇折、提、撇、竖、横折、横、横折、横、点、横折折撇、捺

缒字概述

折叠展开

〔缒〕字拼音是zhuì 部首是纟, 总笔画是12画。

〔缒〕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火。

〔缒〕字仓颉码是VMYHR 五笔是XWNP 86 、 XTNP 98 四角号码是27137 郑码是ZWMY 中文电码是4899 区位码是7136

〔缒〕字的UNICODE是7F12。 十进制为32530,UTF-32:00007f12,UTF-8:E7 BC 92。

〔缒〕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缒〕字的异体字是

缒的笔顺

折叠展开

缒的意思

折叠展开

zhuìㄓㄨㄟˋ

基本解释

用绳索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放。~城而下。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糸( mì ),追声。本义:糸在绳子上放下去。

2.同本义let down(with a rope)

缒,以绳有所悬也。 —— 《说文》夜缒纳师。 —— 《左传·襄公十九年》子占使师夜缒而登。 —— 《左传·昭公十九年》[烛之武]夜缒而出。 —— 《左传·僖公三十年》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 —— 《宋史》

缒关(从关门旁缘绳而下);缒城(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

3.拽;拉 pull; draw

缒牛(拉牛;牵牛);缒手(拉手)

名词

绳索rope

登者六十人,缒绝,师鼓噪,城上之人亦噪。 —— 《左传》

缒绝(绳断);系缒(系结绳索)

缒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30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933頁,第16

標點整理本: 第896頁,第2

廣韻》、《集韻》、《韻會𡘋馳僞切,音膇。
正韻》:直類切,音隊。
說文》:以繩有所懸也。
博雅》:縋,繩索也。
左傳・僖三十年》:夜縋而出。〔註〕縋,縣城而下。

注解

〔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縋〕字拼音是zhu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追

〔縋〕字造字法是形聲。从糸( mì ),追聲。本义是糸在繩子上放下去。

〔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uì] ⑴ 用繩索拴住人或物從上往下放。《説文•糸部》:“縋,以繩有所縣也。”⑵ 繩索。《廣雅•釋器》:“縋,索也。”

缒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缒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缒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持僞切頁碼437頁,第15

縋以繩有所縣也。《春秋傳》曰:「夜縋納師。」从糸追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持僞切頁碼1036頁,第5行,第3

縋以繩有所縣也。《春秋傳》曰:「夜縋納師。」從糸追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持僞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628頁,第1許惟賢1143頁,第5

縋㠯繩有所縣也。

段注縣者,系也。以繩系物垂之是爲縋。縋之言垂也。玄應引縣下有鎮。

《春秋傳》曰:夜縋納師。

段注見《左傳》襄十九年。

从糸。追聲。

段注持僞切。按當持位切。古音在十五部。

縋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64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1111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828頁
4說文校箋第580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519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1916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3224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644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763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45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555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458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748頁【補遺】第17919頁
14通訓定聲第236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138頁【崇文】第4549頁
16說文句讀第1892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225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211頁,第1字

缒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climb down rope; hang by rope
  2. suspendre

缒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缒(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缒(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缒(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缒(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缒(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