夓
复制夓字概述
〔夓〕字拼音是xià 部首是夂, 总笔画是19画。
〔夓〕字是上中下结构
〔夓〕字仓颉码是HCHE 五笔是VDHT 86 、 EDHT 98 四角号码是77407 郑码是NBOR
〔夓〕字的UNICODE是5913。 十进制为22803,UTF-32:00005913,UTF-8:E5 A4 93。
夓的意思
夓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胡雅切頁碼第173頁,第25字續丁孫
夓
異體𡕾、夏
中國之人也。从夊从𩑋从𦥑。𦥑,兩手;夊,兩足也。
𨂮
異體𠍺
古文夏。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日、从頁。甲骨文的夏字都當人名用,但它的本義可能就是指熱天氣,所以从日下頁會意。伯夏父鼎頁形下部的人形加『止』,後『止』形移到左旁的『日』下,這就變成戰國『夏』字的標準結構,至其變化則或省日、或省止、或加虫,止形或加繁為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反切恨且反頁碼第431頁,第6行,第1字述
中國之人也。從夊、頁,從𦥑。𦥑,兩手;夊,兩足也。
鍇注臣鍇曰:「象有威儀,文飾僃具,行紓遟也。會意。」
反切………頁碼第431頁,第7行,第1字述
古文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五下反切胡雅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930頁,第2字許惟賢第411頁,第3字
中國之人也。
段注以別於北方狄,東北貉,南方蠻閩,西方羌,西南焦僥,東方夷也。夏,引伸之義爲大也。
从夊。从頁。从臼。臼,㒳手。夊,㒳足也。
段注胡雅切。古音在五部。
古文夏。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中國[人]初到川、陕兩省,曰中夏,故漢水為夏水,蓋此水在兩省之間,引申為大。
春夏之夏無正字,且夏一轉為夏屋之夏,夏屋乃襾字,《說文》云:「襾,上下相覆也。」五彩亦為夏,亦非從中國人引申,五彩之夏乃華之借,古中夏亦曰中華,華夏同音。
中國人初來時在川陝兩省,故此兩省古稱中夏。漢水在此兩省間,亦曰夏水。引申訓大。
白话解释
夏,中原之国的人。字形采用“夂、页、”会义。 ,表示两手;夊,表示两足。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日、從頁。「頁」本是人首,故可指人。人頭上有日,表示天氣炎熱。金文或作「」,省「日」而增「?」和「止」;或作「」,「?」不變,除將「日」移至左旁外,並將「止」改作「夊」;「止」、「夊」都和腳有關,義可相通。「」、「」皆像人張手露足之形。戰國文字或作「」,頁、夊略有變形;或作「」,省「日」,而為《說文》篆文之所本。《說文》另收有古文「」,其下的「足」和「止」、「夊」同義,而上部的「」,或許是「頁」的省變。隸書或據篆文之形而作「」,或省略「?」和「頁」下筆畫而成「」,此為今日通用字形。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夏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45頁,第3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444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47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19頁,第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16頁,第4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757頁,第4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325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931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109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36頁,第1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18頁,第5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743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5619頁【補遺】第1683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783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454頁【崇文】第181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682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468頁,第2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230頁,第5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660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547頁,第6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