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cóng ㄘㄨㄥˊ

一部 共5画 上下结构 U+4E1B
汉语字典

一部

5画

4画

上下结构

cong

cóng

形声字

WWGF

OOM

ODOA

88100

0654

2052

4E1B

[34341] 撇、点、撇、捺、横

丛字概述

折叠展开

〔丛〕字拼音是cóng 部首是一, 总笔画是5画。

〔丛〕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火。

〔丛〕字仓颉码是OOM 五笔是WWGF 四角号码是88100 郑码是ODOA 中文电码是0654 区位码是2052

〔丛〕字的UNICODE是4E1B。 十进制为19995,UTF-32:00004e1b,UTF-8:E4 B8 9B。

〔丛〕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丛〕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丛〕字的异体字是

丛的笔顺

折叠展开

丛的意思

折叠展开

cóngㄘㄨㄥˊ

基本解释

聚集,许多事物凑在一起。~生。~聚。~密。

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草~。~刊。为~驱雀(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祠。

姓。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丵,取声。“”( zhuó ),意思是“丛生草”。本义:聚集。

2.同本义crow together; gather

丛,聚也。 —— 《说文》其植物宜丛物。 —— 《周礼·大司徒》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

丛物(聚生于一处的植物);丛灌(丛生的灌木);丛丛(聚集的样子);丛育(聚集生长);丛毛(丛生的草);丛森(树木繁茂幽深样子);丛薄(草木丛生的地方)

3.许多事物凑在一起crowd together

石块丛起则历块。 —— 《徐霞客游记》则百恶并起,而万灾丛至矣。 —— 《吕氏春秋·达郁》

形容词

众多;繁杂miscellaneous

网密事丛。 —— 《汉书·酷吏传赞》恶丛巧之乱世兮。 —— 《后汉书·冯衍传》

丛顇(繁多杂乱的样子);丛谈(各种轶事杂说);丛委(杂谈的堆积);丛丛杂杂(杂乱而繁多的样子);丛细,丛琐(繁多琐碎)

名词

1.丛林;丛生的树木chump; grove; jungle; scrub

兽走丛薄之中。 —— 《淮南子·俶真》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史记·陈涉世家》

桉树丛;松树丛;丛祠(草野间的神祠)

2.聚集在一起的人 depth

消失在人丛中

3.收集在一起出版的文章 collection

丛帖(汇编的古今名帖);论丛;译丛

丛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又部

武英殿刻本: 第388頁,第15

同文書局本: 第167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97頁,第48

唐韻》、《正韻》:徂紅切;《集韻》、《韻會》:徂聰切,𡘋族平聲。
說文》:聚也。从丵、从取。
書・無逸》:是叢于厥身。

又,姓。南北朝滁州刺史叢鐇。

又,臺名,在邯鄲。

又,《集韻》或作樷。
前漢・東方朔傳》:樷珍怪。

又作藂。
前漢・息夫躬傳》:藂棘棧棧。〔註〕《詩・葛覃》〔註〕:灌木曰藂。

又,《韻補》叶徂黃切,音牀。韓愈〈此日足可惜〉詩:蕭條千萬里,會合安可逢;淮之水舒舒,楚山直叢叢。逢音房。

韻會》:後人誤作菆,或作蕞,二字皆非。毛氏曰:丵上从四直,兩長兩短。从丱,非。

注解

〔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又部

〔叢〕字拼音是có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丵、取

〔叢〕字造字法是會意。从丵,取聲。「丵」( zhuó ),意思是「叢生草」。本义是聚集。

〔叢〕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óng] ⑴ 叢生的草木。《周禮•地官•大司徒》:“五曰原隰……其植物宜叢物。”⑵ 泛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如:人叢;論叢。唐杜甫《往在》詩:“是時妃嬪戮,連為糞土叢。”⑶ 眾多;繁雜。《漢書•酷使傳贊》:“張湯死後,罔密事叢,以𡩻耗廢。”⑷ 量詞。簇,束。唐白居易《買花》:“一叢深色花,十户中人賦!”⑸ 通“悤”。急迫。《廣雅•釋詁一》:“叢,遽也。”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豐部》:“叢,叚借為悤。”⑹ 姓。《通志•氏族略五》:“叢氏,見《姓苑》。南唐叢鐇,許昌人,望出許昌。”

丛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丛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丛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徂紅切頁碼79頁,第3

叢聚也。从丵取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全通反頁碼219頁,第4行,第1

叢聚也。從丵取聲。

鍇注臣鍇曰:「此凡物叢萃也,草木之叢在艸部。」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徂紅切古音第四部頁碼410頁,第2許惟賢185頁,第2

叢聚也。

段注於曡韵得之。

从丵。取聲。

段注徂紅切。按古音在四部。《左傳》僖三十年。取訾婁。《公羊》作鄒。亦作叢。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取【州】聲。

从取聲者,因東侯對轉。

白话解释

丛,聚集。字形采用“丵”作边旁,“取”作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從木、叢聲,為叢的後起字。戰國文字字形從丵、取聲。從丵,像草木叢生形;取聲,聲兼義,指聚集而言。從丵、取聲,表示草木叢生而聚集在一起。篆文、楷書承戰國文字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叢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57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224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177頁
4說文校箋第109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102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363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628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45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53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64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109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80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208頁【補遺】第16470頁
14通訓定聲第23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225頁【崇文】第897頁
16說文句讀第310頁
17章授筆記第119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三冊,第159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280頁,第2字

丛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ush, shrub; thicket; collection
  2. Gebüsch; Gesträuch; Gestrüpp; Dickicht, Busch
  3. touffe, bouquet

丛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丛(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丛(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丛(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丛(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丛(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丛(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丛(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丛(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丛(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丛(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