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武罪切頁碼第15頁,第3字續丁孫
𡴋
異體𡴋、𣫭、每
艸盛上出也。从屮母聲。
鉉注臣鉉等案:《左傳》:「原田每每。」今別作莓。非是。
附注徐灝注箋:「𡴋,隸變作每。因借為語辭,故又加艸作莓。」「語辭之每訓雖者,似與盛義無涉。」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女;金文或从母,上象髮飾盛美。小篆髮飾形簡化。」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反切梅礧反頁碼第62頁,第3行,第1字述
艸盛上出也。從屮母聲。
鍇注臣鍇曰:「屮則象上出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武罪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84頁,第2字許惟賢第36頁,第3字
艸盛上出也。
段注《左傳》。輿人誦曰:原田每每。杜注。晉君美盛,若原田之艸每每然。《魏都賦》蘭渚每每,用此。俗改爲莓。按每是艸盛。引伸爲凡盛。如品庶每生。貪也每懷。懷,私也。皆盛意。毛公曰:每,雖也。凡言雖者皆充類之辭。今俗語言每每者,不一端之辭。皆盛也。
从屮。母聲。
段注武罪切。《左傳音義》亾回梅對二反。古音在一部。李善莫來反。
白话解释
每,草叶茂盛,叶片向上长出的样子。字形采用“屮”作边旁,采用“母”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每」字,像女子頭戴飾物之形。金文與甲骨文構形同從女,或從母,戰國文字皆從母,而頭飾小變。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語義除甲骨卜辭孳乳為「晦」、「悔」,金文孳乳為「誨」、「敏」,戰國文字孳乳為「繁」,並與女子身分相關,甲骨文生育之「毓」,所從女子也從「每」可為旁證,不牽涉艸木之義。篆文字形與從母一系構形同,但語義則據「原田每每」,分析為从「屮」、「母」聲之形聲字,大徐本《說文‧屮部》:「,艸盛上出也。从屮、母聲。臣鉉等案:『《左傳》『原田每每』,今别作『莓』。非是。』」以「屮」像草木初生之形,而引申有茂盛之義,並以「母」表示音讀,兼表不斷成長之義,本義為艸木茂盛。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與記錄「女」、「母」意思的「每」,一在〈毋部〉,一在〈屮部〉,當為同形異義的「同形字」。
每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28頁,第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47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5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9頁,第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6頁,第4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57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98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48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85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1頁,第2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7頁,第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59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431頁【補遺】第16198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806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45頁【崇文】第17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53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65頁,第2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368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60頁,第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