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páo ㄆㄠˊ bāo ㄅㄠ pào ㄆㄠˋ

火部 共9画 左右结构 70AE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火部

9画

5画

左右结构

pao bao

páo bāo pào

形声字

OQNN

FPRU

UORY

97812

3517

3758

70AE

[433435515] 点、撇、撇、点、撇、横折钩、横折、横、竖弯钩

炮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上反切薄交切頁碼335頁,第27

異體

炮毛炙肉也。从火包聲。

附注徐灝注箋:「炮本連毛裹燒之名,故用『包』為聲。引申之為凡炮炙之偁。」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九反切步交反頁碼820頁,第4行,第3

炮毛炙肉。從火包聲。

鍇注臣鍇曰:「《詩》曰:『毛炮胾羮。』」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上反切薄交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927頁,第8許惟賢842頁,第6

炮毛炙肉也。

段注炙肉者,貫之加於火。毛炙肉,謂肉不去毛炙之也。《瓠葉傳》曰:毛曰炮。加火曰燔。閟宫傳曰:毛炰豚也。《周禮・封人》。毛炰之豚。鄭注。毛炮豚者,爓去其毛而炮之。《內則》注曰:炮者,以塗燒之爲名也。《禮運》注曰:炮,裹燒之也。按裹燒之卽《內則》之塗燒。鄭意詩禮言毛炮者,毛謂燎毛。炮謂裹燒。毛公則謂連毛燒之曰炮。爲許所本。六月,韓奕皆曰炰鼈。箋云:炰,以火孰之也。鼈無毛而亦曰炰。則毛與炮二事。鄭說爲長矣。炰與缹皆炮之或體也。韓奕之炰徐仙民音甫九反。《大射》篇注炮鼈或作缹,或作𤈒。是知炰缹爲古今字。《通俗文》曰:燥煑曰缹。燥煑謂不過濡也。裹燒曰炮。燥煑亦曰炮。漢人燥煑多用缹字。缶聲包聲古音同在三部。

从火。包聲。

段注薄交切。古音在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今之燒拷也,不去毛而燒。

毛炙肉也,即燒拷,不去毛而燒也。

白话解释

炮,连皮毛一起烤炙的全肉。字形采用“火”作边旁,“包”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火、包聲。從「火」,指用火烤;「包」表示音讀,也兼有包裹的意思。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炮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61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835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636頁
4說文校箋第428頁,第19字
5說文考正第398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1440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2459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491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119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62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415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3436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9922頁【補遺】第17508頁
14通訓定聲第110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860頁【崇文】第3437頁
16說文句讀第1382頁
17章授筆記第413頁,第8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681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947頁,第1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