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苦昆切頁碼第452頁,第11字續丁孫
坤
地也。《易》之卦也。从土从𦥔。土位在申。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字亦作巛,即卦畫豎作。」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苦敦反頁碼第1063頁,第2行,第1字述
地也,《易》之卦也。從土、申。土位在申。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苦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726頁,第2字許惟賢第1185頁,第4字
地也。易之卦也。
段注《象傳》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說卦傳》曰:坤,順也。按伏羲取天地之德爲卦。名曰乾坤。
从土申。
段注會意。苦昆切。十三部。
土位在申也。
段注此說从申之意也。《說卦傳》曰: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坤正在申位。自《倉頡》造字已然。後儒乃臆造乾南去坤北爲伏羲先天之學。《說卦傳》所定之位爲文王後天之學。甚矣人之好怪也。或問伏羲畫八卦。卽有乾坤震巽等名與不。曰有之。伏羲三奇謂之乾。三耦謂之坤。而未有乾字坤字。傳至於《倉頡》乃後有其字。坤𩕧特造之。乾震坎離艮兌以音義相同之字爲之。故文字之始作也。有義而後有音。有音而後有形。音必先乎形。名之曰乾坤者,伏羲也。字之者,《倉頡》也。畫卦者,造字之先聲也。是以不得云三卽坤字。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人多借巛為坤,《漢書》,《緯書》《經典釋文》,乾坤皆以巛為之。後人或以巛字當作巛,謬甚;則乾當作☰矣。水似坎卦☷,則火亦當作☲;可知其謬也。
白话解释
坤,大地。《易经》的基本卦之一。字形采用“土、申”会义,因为坤的位置在西南的申位。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坤」字從立、申聲;戰國文字通例,從「土」之字多作從「立」,如「坡」、「均」、「塊」、「塙」等字的「土」旁多寫作「立」,戰國文字「坤」當是從土、從申之異構。漢代碑刻文字隸書多作「巛」形,如《熹平石經‧易‧說卦》作「」;有時承篆文而來,如〈開母闕〉作「」、〈吳禪國山碑〉作「」,都是從土、從申。「坤」為正字,「巛」為異體。《說文‧土部》:「坤,地也。《易》之卦也。从土、从申。土位在申。」正字從土,坤為土地之象徵,從土表示與土地表徵相關;從申,申本像閃電之形,為電之本字,引申有伸展之義,表示大地廣袤無垠,延展四方。本義為《易經》之坤卦。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而異體「巛」當從坤卦「六斷」之卦形「」形變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坤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96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52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5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600頁,第6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37頁,第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988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329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668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853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57頁,第9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76頁,第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749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158頁【補遺】第1798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302頁,第4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89頁【崇文】第475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964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907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563頁,第3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196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1245頁,第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