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ㄧˊ ㄋㄧˇ

疋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7591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疋部

14画

9画

左右结构

yi ni

形声字

XTDH

PKNIO

RRXI

27881

3992

5041

7591

[35311345452134] 撇、竖弯钩、撇、横、横、撇、点、横撇/横钩、点、横撇/横钩、竖、横、撇、捺

疑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語其切頁碼490頁,第10

疑惑也。从子、止、匕,矢聲。

鉉注徐鍇曰:「止,不通也。𥎨,古矢字。反匕之,幼子多惑也。」

附注郭沫若《卜辭通纂》:「(甲骨文)象人持杖出行而仰望天色。金文《伯疑父𣪘》文……从辵,與此从彳同意,牛聲也。」「秦刻《詔版》文……从辵省(省彳存止),子聲也。小篆……雖稍譌變,亦从子聲。子聲、牛聲與疑同在『之』部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硏之反頁碼1141頁,第6行,第2

疑惑也。從子、止、匕,矢聲。

鍇注臣鍇曰:「幼子多惑也,止不通也。匕,反比之也。矢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語其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972頁,第1許惟賢1290頁,第8

疑惑也。

段注惑,亂也。

从子止匕。矢聲。

段注此六字有誤。匕矢皆在十五部。非聲。疑止皆在一部。止可爲疑聲。《匕部》有𠤗。未定也。當作从子𠤗省,止聲。以子𠤗會意也。語其切。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詩》毛傳「靡所止疑」訓定,《禮記》「疑立」即定立,《子虚賦》作儗,亦訓 [定],後乃作凝訓定矣。《說文》疑訓惑,非。疑,未定也,此為訓惑之正字。

白话解释

疑,迷惑而不知所从。字形采用“子、止、匕”作边旁,采用“矢”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彳、從人持杖,回首卻顧凝思之形。「彳」為行之省形,義為道路;人首回頭,表示回顧猶豫。字形正像人持杖而行,徘徊歧路而凝思不決的樣子。金文省彳,只像人持杖回顧凝思的樣子。戰國秦系文字則於人首回顧中加一橫畫,形訛為「矢」,而杖形訛為「子」,遂成為從子、矢聲,像人回首的構形。「子」為嬰兒,表示人。「矢」為箭,於此僅作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篆文承戰國文字而將回首形訛為「匕」,又於子下加「止」,遂成從匕、從子、從止、矢聲的結構。「止」為腳,與走路有關,和彳義近可通;然而從匕、從矢則不可通,使得構形失去了凝思猶豫的樣子。隸書、楷書字形又將篆文的「子」與「止」合併省變為「」。在六書中,甲骨文字形屬於會意附加實像,金文字形屬於合體象形,戰國文字至楷書字形皆屬於形聲。

疑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71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1248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928頁
4說文校箋第652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584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2166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3602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7238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308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88頁,第15字
11標注說文第626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5155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4192頁【補遺】第18138頁
14通訓定聲第656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295頁【崇文】第5177頁
16說文句讀第2134頁
17章授筆記第611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1094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356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