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0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95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20頁,第10字
古文: 𦯴 、 𠈽
音《唐韻》:於脂切;《集韻》:於夷切;《韻會》:幺夷切;《正韻》:於宜切,𡘋音蛜──彼也。
《詩・秦風》: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例又,發語辭。
《詩・邶風》:伊余來曁㊟。又,〈小雅〉:伊誰云從。
例又,維也。
《儀禮・士冠禮》:嘉薦伊脯。揚雄〈河東賦〉:伊年暮春,將瘞后土,禮靈祇。〔註〕師古曰:伊,是也。
例又,鬰伊,不舒貌。
《後漢・崔寔傳》「智士鬰伊於下」,與噫通。
例又,吾伊,讀書聲。黃庭堅詩「北窻讀書聲吾伊」,俗作吚。
例又,伊威,委黍也。
《詩・豳風》:伊威在室。〔陸璣疏〕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婦,在壁根下甕底土中生,如白魚者是也。
例又,姓。
例又,州名。本伊吾盧,地在燉煌大磧外,唐初內附,置伊州。
例又,木名。
《山海經》「熊耳之山,伊水出焉,南入于洛」,與洢同。
例又,《周禮・秋官》:伊耆氏。〔註〕伊耆,古王者號,後王識伊耆氏之舊德而以名官,今姓有伊耆氏。
注解
〔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伊〕字拼音是y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尹,五行属土。
〔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ī] ⑴ 彼,他,她⑵ 文言助词⑶ 姓。
伊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伊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