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上 部首:心部
武英殿刻本: 第922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385頁,第20字
標點整理本: 第330頁,第3字
古文: 𧪩
音《唐韻》:相卽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卽切,𡘋音熄。
《說文》:喘也。
《增韻》:一呼一吸爲一息。
例又,大聲歎曰太息。
《戰國策》:閔王太息。〔註〕長出氣也。
《前漢・高帝紀》:喟然太息。〔師古註〕太息之大也。又,累氣曰累息。
《後漢・任延傳》:吏民累息。
例一曰止也。
《禮・檀弓》:小人之愛人也,以姑息。〔註〕息猶安也。言苟且取安也。王氏曰:且止之辭。
例又,處也。
《詩・小雅》:無恆安息。〔傳〕息,猶處也。
例又,生也。
《周禮・地官》:以保息六養萬民。
《前漢・宣帝紀》:𠛬者不可息。〔師古註〕息謂生長。言劓刖之徒,不可更生長也。
例又,《禮・月令》〔註〕:陽生爲息。
例又,子曰息。
《東觀漢記》:此蓋我子息也。
《戰國策》:老臣賤息舒祺,最少。又,《尸子》:棄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語。〔註〕姑,婦也。息,小兒也。
例又,出錢生子亦曰息。
《周禮・地官・泉府》:凡民之貸者,以國服爲之息。
音又,勞也。
《儀禮・鄕飮酒禮》:乃息司正。〔註〕息,勞也。〔釋文〕勞,力報反。
例又,休也。
《周禮・春官・籥章》:以息老物。〔註〕休息之也。又,〈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獸侯,則王以息燕。〔註〕息者,休農息老物也。
例又,《釋名》:息,塞也,塞滿也。
例又,國名。又,新息縣,本息故國,徙於東,故加新字。
《左傳・隱十一年》:息侯伐鄭。〔註〕息國,汝南新息縣。〔釋文〕一本作鄎。又,安息,戎國,去長安萬六百里。
《風俗通》:戎類有六,五曰鼻息。
例又,土自長息無限,曰息壤。
《山海經》: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例又,姓。
《姓苑》:今襄陽有此姓。又,息夫,複姓。
音又,叶私列切,音屑。蘇軾〈遊香積寺〉詩:把玩竟不食,棄置長太息;幽尋恐不繼,書版記歲月。
例从心、从自,自亦聲。徐鍇曰:自,鼻也。氣息从鼻出。會意。
注解
〔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息〕字拼音是xī,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自、心,五行属金。
〔息〕字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是喘气;呼吸。
〔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ī] ⑴ 呼吸时进出的气⑵ 停止,歇⑶ 繁殖,滋生⑷ 音信⑸ 儿女⑹ 利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