穜
笔顺 反馈

复制

tóng ㄊㄨㄥˊ zhǒng ㄓㄨㄥˇ

禾部 共17画 左右结构 7A5C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禾部

17画

12画

左右结构

tong zhong

tóng zhǒng

形声字

TUJF

HDYTG

MFKB

20915

7A5C

[31234414312511211] 撇、横、竖、撇、点、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竖、横、横

穜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禾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57頁,第16

同文書局本: 第860頁,第29

標點整理本: 第821頁,第30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𡘋音同──穜稑。詳稑字註。

又,《廣韻》:直容切;《集韻》、《韻會》:傳容切,𡘋音重──亦書作重。
詩・豳風》:黍稷重穋。

正字通》:按,《毛詩》重穋,重讀平聲,不借用種穜。自《說文》以禾从重者爲重穋之重,禾从童者爲蓺種之穜,後人因襲不改,陸德明又从而傅會之。究其義,則種爲蓺植,讀若衆;爲穀種,讀若腫。如〈大雅・生民〉「誕降嘉種,種之黃茂」,分上、去二聲,是也;不必泥《說文》種爲先穜後熟,穜爲蓺也。詳見種字註。

注解

〔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禾部

〔穜〕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óng、zhǒ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禾、童

〔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óng] ⑴ 先種後熟的穀類。《周禮•天官•内宰》:“上春,詔王后帥六宫之人而生穜稑之種,而獻之于王。”⑵ 木棉。元陳高《穜花詩》:“炎方有穜樹,衣被代蠶桑。” [zhǒng] ⑴ 同“種”。《廣雅•釋詁三》:“穜,類也。”⑵ 同“腫”。《馬王堆漢基帛書•五十二病方•穜(腫)橐》:“穜橐者,黑實橐,不去。” [zhòng] ⑴ 同“種”。播種;種植。《説文•禾部》:“穜,埶也。”

穜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古诗句网整理。穜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