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骆山人野居小池(骆生弃官居此二十馀年)》是白居易在唐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茅覆环堵亭,泉添方丈沼。
红芳照水荷,白颈观鱼鸟。
拳石苔苍翠,尺波烟杳渺。
但问有意无,勿论池大小。
门前车马路,奔走无昏晓。
名利驱人心,贤愚同扰扰。
善哉骆处士,安置身心了。
何乃独多君,丘园居者少。
中文译文:
草茅覆盖的环堵亭,泉水充满方丈大小的池塘。
红花照亮着水面上的荷花,白颈鸟儿观赏鱼儿。
青苔覆盖的拳石呈现苍翠之色,涟漪烟雾弥漫。
只问这里是否有心意,不要论及池塘的大小。
门前车马驰骋的道路,一直奔忙至天明。
名利驱使人的内心,使贤者和愚者都为之困扰。
善哉,骆处士,你安置了自己的心灵。
为何只有你一个人,居住在这样的园林寥寥无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简朴的居所,表达了作者对骆山人这种隐居生活的赞美和羡慕。诗中描述了环堵亭上茅草的覆盖,以及泉水充满了池塘的景象。红花照亮了水面上的荷花,白颈鸟儿在水中观赏鱼儿,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拳石上覆盖着青苔,形成苍翠的景致,池塘中的涟漪和烟雾弥漫,给人一种渺远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名利的厌倦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车马奔忙的路在门前穿过,昼夜不停。名利的追逐驱使着人们的内心,使得贤者和愚者都陷入困扰之中。然而,骆处士(指骆宾王)以其隐居生活的境地,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安置。诗的结尾,作者对骆宾王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认为像他这样的隐士居住在这样的园林里的人是少之又少。
整首诗以简练而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致和隐居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红尘名利的疲惫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展示了作者对隐居者的赞美和对现实世界的烦扰的思考。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传达了对宁静和内心自在的追求,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名利社会的不满和对追求内心安宁的人的羡慕之情。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茅覆环堵亭,泉添方丈沼。红芳照水荷,白颈观鱼鸟。拳石苔苍翠,尺波烟杳渺。但问有意无,勿论池大小。门前车马路,奔走无昏晓。名利驱人心,贤愚同扰扰。善哉骆处士,安置身心了。何乃独多君,丘园居者少。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