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对月译文及注释

秋夕对月朗读

中文译本:

秋夕对月

夜晚月色如洁净的水滴,在楼上靠着望着月亮。
心中虽未能分辨盗贼的真实面貌,却放到满足通过关山。
背部受冷感觉像金制的蟾蜍一般滑溜,浑身感到寒意如同冰冷的玉兔固执不化。
美丽的姮娥只顾着窃取仙丹,而我却成了长寡老人在中间无所作为。

诗意:

这首诗以秋夕之夜为背景,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的感慨和加深思索。作者利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来传达他的感受。他坐在楼上,倚着望月,心中思绪万千。虽然他不能分辨出真正的盗贼,但他却渴望满足通过关山的愿望。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感受到寒冷,感觉背部冰凉,仿佛是摸到了金蟾蜍一样滑溜。整个身体感到冷寒,如同坚硬冰冷的玉兔般顽固。而姮娥则只顾着贪图仙丹,而作者却感到自己如同寡妇一般孤独无助。

赏析:

这首诗以唐代罗隐的独特的语言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在秋夕之夜的孤独和内心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徒劳无功的感叹。作者通过描绘夜晚的月亮,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情感和心境。通过金蟾蜍和玉兔的比喻,创造出了一种寒冷的氛围,形容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沉思。这首诗充满了艺术的想象力,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自身境遇的反思。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地名抒情流放
相关诗文: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