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公绩赴试金陵》是宋代朱翌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缸无储粟,
世累如缀缨。
读书寡见功,
一饱不可营。
鳞差四百指,
羽惯啼饥声。
天岂私贫我,
客气略已平。
安能事计然,
且复师渊明。
傥有故人问,
但如诗所称。
诗意:
这首诗以送别郑公绩赴金陵考试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郑公绩的祝福和对自身境遇的思考。诗人自称缸,意指自身贫困无余粮;世累如缀缨,表示世事缠绕,如同缀饰,难以解脱。读书寡见功,表示自己虽然勤奋读书,但收获甚少,无法实现一饱之功。鳞差四百指、羽惯啼饥声,表明自己贫困潦倒,生活艰辛。但诗人认为天地不会偏袒穷苦之人,而是客观公正的。因此,他不愿意过于计较自己的境遇,而是希望能够追随师长渊明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人通过自称缸、描述自己贫困的处境,凸显了自身的无奈和困顿,但他并未抱怨命运,而是对自身的境遇保持客观和平和的态度。诗中的鳞差四百指、羽惯啼饥声这些形象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贫困和辛苦。然而,诗人并不以此为借口,而是坚定地表示自己要追随师长渊明的道路,追求学问和修养。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有机会与故人交谈,探讨人生境遇的真相,以诗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
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和对追求学问的坚定信念。它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子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我缸无储粟,世累如缀缨。读书寡见功,一饱不可营。鳞差四百指,羽惯啼饥声。天岂私贫我,客气略已平。安能事计然,且复师渊明。傥有故人问,但如诗所称。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