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逃行》是明代诗人贝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北风撕裂肉体,胡兵利剑在边境。汉族将领驱赶人们死于胡地。在城中,妇女四处哭号,长安城门关闭已有十日。夜间,董逃进入南山,勇敢地面对凶猛的虎豹,仍然能战胜那些追捕他的胡虏。城中的土地已经荒芜,城下有谁还种植庄稼!夜晚里,董逃在四面歌唱,却思念着故乡的土地,泪水涓涓滴落。
诗意:
《董逃行》描绘了明代时期北方边境的悲惨景象。诗中通过北方的寒冷风雪、胡兵的威胁以及汉族将领的战斗,展现了人们在战乱中的困境和痛苦。诗人以董逃为主人公,表现了他勇敢面对危险的精神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质朴而有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明代北方边境的战乱景象。北风撕裂肉体,形象地展示了北方的寒冷和残酷。胡兵利剑在边境,暗示着汉族人民面临的威胁和危险。诗中提到的长安城门关闭已有十日,表现了战乱使得人们无法返回故乡的苦难和无奈。
董逃是一个英勇的形象,他在夜晚进入南山,面对凶猛的虎豹,仍然能够战胜追捕他的胡虏,体现了他的勇敢和坚韧。城中已经荒芜,城下没有人再种植庄稼,形容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生活的艰难。夜晚里,董逃在四面歌唱,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泪水滂沱,流露出对家园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战乱中人们的苦难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诗中董逃的形象也体现了人性中的勇敢和坚韧,给人们带来一丝希望和力量。
北风破肉胡兵利,汉将驱人死胡地。丈夫四出妇女号,长安十日城门闭。夜入南山忍冲虎,尚胜迢迢随捕虏。城中有地尽蓬篙,城下何人种禾黍!夜间董逃四面歌,却思乡土泪滂沱。
贝琼(1314~1379)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贝琼从杨维桢学诗,取其长而去其短;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文章冲融和雅,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领袖一时。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云间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