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谷响上人入匡庐石门涧》是一首明代的诗词,作者是秋潭舷公。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飘然汝去蹑何峰,
你飘然离去,踏上何峰,
六月匡庐雪尚封。
六月时匡庐的山上仍然积雪。
芒履不妨江路草,
你的草鞋丝毫不妨碍行走在江边的草地上,
净瓶将挂石门松。
你的净瓶将要挂在石门松上。
云开岭外逢僧影,
云雾散开,山岭外遇见了僧人身影,
日落岩前见虎踪。
太阳落山之前,在岩石前看见了老虎的踪迹。
闻道远公莲再发,
听说遥远的先生的莲花再次开放,
斋时还听虎溪钟。
在斋戒的时候,仍然听到虎溪的钟声。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送别一位名叫谷响的上人(佛教徒)进入匡庐石门涧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谷响的祝福和对佛教修行的赞美。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活动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展示了佛教修行者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明代诗人常见的山水描写手法,通过描绘季节变化、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展示了作者的诗意和感悟。诗中以谷响上人的离去为线索,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展现了作者对佛教修行者的赞美和祝福。
诗词描绘了六月时匡庐山上仍有积雪,显示了山区的清凉和宁静。诗人提到了谷响上人穿过江路上的草地,以及净瓶挂在石门松上,这些细节描写增添了诗词的生动感。
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诗中还出现了僧人和老虎的形象。僧人的出现表现了佛教修行者追求心灵净化和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而老虎的踪迹则象征着山林中的野性和原始力量。通过对这两个形象的描绘,诗人展示了佛教修行者在自然环境中面对种种挑战时的坚定和勇敢。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听说远方的先生的莲花再次开放的消息,并在斋戒时听到虎溪的钟声。这些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佛教修行者的敬佩和对修行中的奇迹和神秘感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修行者的赞美和祝福,展示了佛教《送谷响上人入匡庐石门涧》是明代诗人秋潭舷公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飘然汝去蹑何峰,
轻飘地你离去,踏上何峰,
六月匡庐雪尚封。
六月时,匡庐山上的雪仍然封闭着。
芒履不妨江路草,
穿着草鞋也无碍江边路上的青草,
净瓶将挂石门松。
净瓶将要悬挂在石门松上。
云开岭外逢僧影,
云雾散开,远山外遇见了僧人的身影,
日落岩前见虎踪。
太阳落山之前,在岩石前看见了老虎的踪迹。
闻道远公莲再发,
听说远方的高僧的莲花再次绽放,
斋时还听虎溪钟。
在斋戒时,仍然能听到虎溪的钟声。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送别谷响上人进入匡庐石门涧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表达了对谷响的送别和对佛教修行的赞美。诗中融合了山水自然的景观和佛教修行者的修行境界,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明代诗人常见的山水描写手法,通过描绘季节变化、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作者的诗意和感悟。诗中以谷响上人的离去为线索,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展示了作者对佛教修行者的赞美和祝福。
诗中描写了六月时匡庐山上仍有积雪,表现了山区的清凉和宁静。诗人提到了谷响上人穿过江路上的青草,以及净瓶将要悬挂在石门松上,这些细节描写增添了诗词的生动感。
同时,诗中出现了僧人和老虎的形象。僧人的出现体现了佛教修行者追求心灵净化和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而老虎的踪迹象征着山林中的野性和原始力量。通过对这两个形象的描绘,诗人展示了佛教修行者在自然环境中面对各种挑战时的坚定和勇敢。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听闻远方高僧的莲花再次盛开的消息,并在斋戒时仍能听到虎溪的钟声。这些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佛教修行者的敬佩,以及对修行中奇迹和神秘感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修行者的赞美和祝福,展示了佛教修行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飘然汝去蹑何峰,六月匡庐雪尚封。芒履不妨江路草,净瓶将挂石门松。云开岭外逢僧影,日落岩前见虎踪。闻道远公莲再发,斋时还听虎溪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