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再和二首
忆观沧海过东莱,
日照三山迤逦开。
桂观飞楼凌雾起,
仙幢宝盖拂天来。
不闻宫漏催晨箭,
但觉檐阴转古槐。
供奉清班非老处,
会稽何日乞方回。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在游览东莱时的回忆和情感。他回忆起曾经在东莱观赏沧海的壮丽景色,太阳照耀下,三座山峰蜿蜒延伸。他描绘了桂观飞楼凌云迅速升起,仙幢宝盖拂过天空的场景。诗人提到他不再听到宫廷钟鼓催促晨钟,但却能感受到古槐树下的阴凉逐渐转移。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开东莱,返回故乡会稽的期盼。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东莱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他在此的感受。诗人运用生动的形象描写,让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目睹沧海的浩渺、山峰的曲折和仙幢的飞舞。这种形象的描绘使整首诗词充满了豪放和奇幻的氛围。
诗中的"不闻宫漏催晨箭,但觉檐阴转古槐"一句,通过对时间感知的转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感慨。诗人不再听到宫廷钟鼓的声音,而是能够感受到檐下古槐树的微凉,这种转变折射出诗人对于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和渴望。会稽是苏轼的家乡,他在外地游历时,对于回到故土的期盼和向往溢于言表。这种情感的表达增加了诗词的亲切感和感人之处。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示了苏轼对于人生和归乡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于诗意的追求。
忆观沧海过东莱,日照三山迤逦开。桂观飞楼凌雾起,仙幢宝盖拂天来。不闻宫漏催晨箭,但觉檐阴转古槐。供奉清班非老处,会稽何日乞方回。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