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送乔执中秀才归高邮》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薄饭午不羹,空炉夜无炭。
寥寥日避席,烈烈风欺幔。
谓予勿恶此,何为向子叹。
长年客尘沙,无妇助亲爨。
寒暄慰白首,我弟才将冠。
邅回岁又晚,想见淮湖漫。
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
田园在戮力,且欲归锄灌。
行矣子诚然,光阴未宜翫。
负米力有余,能无读书伴。
中文译文:
送乔执中秀才归高邮
薄饭午不羹,空炉夜无炭。
我吃着稀粥,中午无法品尝美味;夜晚炉中无炭火。
寥寥日避席,烈烈风欺幔。
白天我躲避在席子上,狂烈的风吹袭帘幕。
谓予勿恶此,何为向子叹。
你劝我不要厌弃这种生活,为什么你还要叹息呢?
长年客尘沙,无妇助亲爨。
长年来作客在外,尘土弥漫,没有妻子来帮忙做饭。
寒暄慰白首,我弟才将冠。
他们对我寒暄慰问,安慰我已经白发苍苍,而我弟弟即将成为举人。
邅回岁又晚,想见淮湖漫。
岁月匆匆又一年晚,我想回到淮水和洪泽湖畔。
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
古人一生中只养活一天所需,不用成为高官显爵。
田园在戮力,且欲归锄灌。
田园生活需要辛勤劳作,我渴望回归田园耕耘灌溉。
行矣子诚然,光阴未宜翫。
我已经行动了,朋友你说得没错,但时光还不适宜嬉戏玩乐。
负米力有余,能无读书伴。
虽然背负着米袋,但我还有多余的力量,怎能没有读书为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通过描写自己的生活现状和内心的思考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读书学习的渴望。
诗中的"薄饭午不羹,空炉夜无炭"表达了作者贫寒的生活状态,他只能吃稀粥、午餐无法吃到丰盛的菜肴,夜晚没有炭火取暖。这种生活的艰辛使他感到疲惫和无奈,但他却劝告自己不要厌弃这种生活,同时质问朋友为什么还要叹息。
诗中的"长年客尘沙,无妇助亲爨"表达了作者长期作为官员在外漂泊的辛酸,没有妻子来帮忙做饭。他感叹自己的孤独和辛苦,同时表达了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诗中的"寒暄慰白首,我弟才将冠"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和关心,他的弟弟即将成为举人,这让他感到欣慰和自豪。
诗中的"邅回岁又晚,想见淮湖漫"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他希望能回到淮水和洪泽湖畔,重新体验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诗中的"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方式的推崇,他认为古人能够以简单的生活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为了追求权势地位而放弃了田园生活。
诗中的"田园在戮力,且欲归锄灌"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的肯定,他愿意回归田园,亲自耕耘灌溉土地。
最后两句"行矣子诚然,光阴未宜翫。负米力有余,能无读书伴"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行动的决心和对时间的珍惜,他认为时光宝贵,不适宜用来嬉戏玩乐。虽然他背负着米袋,但他仍然有余力去读书学习。
整首诗通过真实而质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田园生活和读书学习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反思。诗中融入了对家庭、友情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坚定和追求。
薄饭午不羹,空炉夜无炭。寥寥日避席,烈烈风欺幔。谓予勿恶此,何为向子叹。长年客尘沙,无妇助亲爨。寒暄慰白首,我弟才将冠。邅回岁又晚,想见淮湖漫。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田园在戮力,且欲归锄灌。行矣子诚然,光阴未宜翫。负米力有余,能无读书伴。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