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氏溪放歌行(溪在阆州东百馀里)译文及注释

严氏溪放歌行(溪在阆州东百馀里)朗读

《严氏溪放歌行(溪在阆州东百馀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严氏溪畔放歌的情景,同时也抒发了对时局的不满和自己的困境。

诗中,杜甫首先提到天下的甲马还没有完全消失,沟壑依然存在,暗示着战乱的残酷和社会的动荡。接着,他提到剑南的岁月无法度量,边头的公卿依然骄傲自满。他批评了当时的政府,认为他们只顾着享乐,不顾国家的疾苦。

然后,杜甫表达了自己的困境和无奈。他说自己费尽心思只能姑息一时,靠吃喝来忘却痛苦。他感叹古人已经成为尘土,只有志士甘愿过简朴的生活。而他自己则是飘转无定所,整日忍受着羁旅的痛苦。

最后,杜甫描述了自己在秋夜宿霜溪的情景,他与友人长夜畅谈,感到欣慰。但他也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已经力不从心,不知道将来会怎样。他说自己知道松根长出茯苓,暗示自己已经老去,希望能与友人一起度过晚年。

这首诗词表达了杜甫对时局的不满和对自己困境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友情和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描写,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杜甫深沉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思考。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