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冢译文及注释

古冢朗读

《古冢》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阳古原上,荒冢若鱼鳞。
剑佩不为土,衣冠应化尘。
枯骸托魑魅,细草没麒麟。
何必问名氏,汉家多近亲。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南阳古原上的一座荒废的墓冢。冢墓之多犹如鱼鳞般密集,其中的墓主人早已不再像活人一样穿戴华丽的剑佩和衣冠,而是逐渐融入了土地之中,成为尘土的一部分。这些干瘪的尸骨仿佛成为了邪恶鬼怪的栖身之地,而茂密的草丛掩埋了可能曾经存在的神秘动物麒麟。诗人并不关心这些墓冢的主人的名字和身份,因为在汉族中,相亲相近的亲属关系非常普遍。

赏析:
《古冢》通过描绘南阳古原上的荒废墓冢,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消逝。诗中的荒冢密布,形象地展示了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无情。诗人运用了冢墓、剑佩、衣冠、尘土、枯骸、魑魅、细草和麒麟等形象,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荒凉的画面。这些形象的对比和冲突,凸显了威严和辉煌的过去与现实的荒凉之间的反差。诗人通过描述墓冢中的枯骸和草丛,以及提到汉家多近亲的观点,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变迁。

整首诗词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事消逝的思考,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和亲情的思索。通过具象的描写和富有意象的表达,诗词传达了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情感,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思索。

下载这首诗
(0)
相关诗文: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