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韩宗弼暴雨〈次韵〉》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执热卧北窗,
淋漓汗流注。
蛟龙遁水府,
谁起叩天户。
偶然终日风,
振扰北山雾。
崩腾转相轧,
变化不容睹。
雷声运车毂,
雨点倾豆黍。
逡巡溜河汉,
指顾才笑语。
破屋少干床,
茅苫固难御。
出门泥没足,
此厄比邻溥。
苟令终岁熟,
敢有今日怒。
晚照上东轩,
清风袭虚庑。
微生免荷锄,
但喜脱烦暑。
农父更事多,
缺塘已增土。
中文译文:
拿着热气躺在北窗,
汗水如雨一滴滴流下。
蛟龙潜入水府中,
谁能敲开天空的门户。
偶尔的风吹了一整天,
惊扰着北山的云雾。
雷声隆隆运行着车轮,
雨点像豆黍一样倾泻。
宛如游弋在河汉间,
指着顾才的笑语。
破旧的屋子少有干燥的床,
茅草固然难以抵挡。
出门泥泞淹没了脚,
这种困境与邻人相似。
只要让粮食一年丰收,
谁还敢怒视这一天。
晚霞映照在东轩上,
清风吹袭虚室。
微生免去扛着锄头,
只喜欢摆脱烦闷的酷暑。
农父有更多的事要做,
缺塘已经增加了土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场炎热的暴雨后的景象,以及作者对农民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现象的感慨。诗中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无奈。
诗的开头,作者描述了自己因热而无法入眠的情景,汗水如雨一般流下。接着,他描绘了暴雨过后的景象,蛟龙潜入水府,谁能敲开天空的门户,显示出自然力量的强大和人类的渺小。
诗中描绘的狂风暴雨给北山带来了不安宁,雷声隆隆,雨点如豆黍倾泻,形容了暴雨的威力和猛烈。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以农民的视角写道,他们生活的屋舍破旧,床铺少有干燥之处,出门泥泞,生活困顿。然而,作者认为只要粮食能够丰收,农民们就不会对这种困境愤怒。
最后几句诗中,作者以自然景色的变化暗喻自己的生活变化,晚霞映照在东轩上,清风吹袭虚室,微生免去扛着锄头,只喜欢摆脱炎热的困扰。作者认为农民的工作繁多,但他们也在不断努力,填塞了缺塘的土地,为了生活而奋斗。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农民生活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颂。作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刻画,抒发了对生活中困境和变化的思考,同时也透露出对农民劳动的理解和敬意。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意象,展示了苏辙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的关切和赞美。
执热卧北窗,淋漓汗流注。蛟龙遁水府,谁起叩天户。偶然终日风,振扰北山雾。崩腾转相轧,变化不容睹。雷声运车毂,雨点倾豆黍。逡巡溜河汉,指顾才笑语。破屋少干床,茅苫固难御。出门泥没足,此厄比邻溥。苟令终岁熟,敢有今日怒。晚照上东轩,清风袭虚庑。微生免荷锄,但喜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